标签:
杂谈 |
分类: 地质知识 |
接上篇固体矿产勘查资源储量估算(一)--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继续学习固体矿产勘查资源储量估算(一)--工业指标与勘查类型。
2.1
2.1.1
2.1.2
a)
b)
资源储量块段的平均品位≥最低工业品位,该块段的资源量列为工业矿石;如果计算出块段平均品位≥边界品位,而<最低工业品位时,则该块段的资源量列为低品位矿石。
c)
d)
实例说明:
a)
工程 |
样号 |
Cu品位. |
|
Zk2 |
1 |
0.00 |
围岩 |
2 |
0.00 |
||
3 |
0.23 |
矿体 |
|
4 |
0.38 |
||
5 |
0.87 |
||
6 |
0.64 |
||
7 |
0.75 |
||
8 |
0.08 |
围岩 |
|
9 |
0.00 |
b)
工程 |
样号 |
Cu品位. |
|
Zk3 |
1 |
0.00 |
|
2 |
0.32 |
低品位矿(达不到最低工业品位要求的样段) |
|
3 |
0.23 |
||
4 |
0.31 |
工业矿(达到最低工业品位要求的样段) |
|
5 |
0.47 |
||
6 |
0.52 |
||
7 |
0.45 |
||
8 |
0.48 |
||
9 |
0.00 |
|
工业矿石:资源储量块段的平均品位≥最低工业品位,该块段的资源量列为工业矿石;
低品位矿石:如果平均品位≥边界品位,而<最低工业品位时,则该块段的资源量列为低品位矿石。
c)
e)
米百分值:指最低工业品位和最低可采厚度的乘积。当矿体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但品位较高时,厚度和品位的乘积大于该值时,可圈入矿体(金、银等贵金属矿床中则称米·克/吨值)。
g)
h)
2.2
2.2.1
矿床的勘查类型决定各类资源储量的工程间距要求。与资源储量估算有直接关系。如铜矿,Ⅱ勘查类型
2.2.2
1)
矿体规模 |
类型系数 |
矿产种类 |
长度 |
延深或宽 |
大型 |
0.9 |
Cu |
>1000 |
>500 |
Pb |
>800 |
>500 |
||
Ag |
>300 |
|||
Ni |
>400 |
|||
中型 |
0.6(0.3~0.6) |
Cu |
300~1000 |
300~500 |
Pb |
300~800 |
200~500 |
||
Ag |
150~300 |
|||
N |
200~400 |
|||
小型 |
0.6(0.1~0.3) |
Cu |
<300 |
<300 |
Pb |
<200 |
|||
Ag |
<150 |
|||
Ni |
<200 |
|||
注:由于矿体规模对类型及工程间距的影响较大,其类型系数的赋值问题,补充说明如下: 小型矿体(<300m和中型矿体(300m~1000m)按长度不同的值,小型矿体<150m~200m赋值0.2、>200m赋值0.3;中型矿体300m赋值400m~500m为0.4>500m为0.6。 |
2
简单:类型系数0.6。矿体形态为层状、似层状、大透镜状、大脉状、长柱状及筒状,内部无夹石或很少夹石,基本无分枝复合或分枝复合规律;
中等;类型系数0.4。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状、脉状、柱状,内部无夹石有分枝复合;
复杂:类型系数0.2。矿体形态主要为不规整的脉状、复脉状、扁豆状、豆荚状、囊状、鞍状、钩状、小筒柱状,内部夹石多,分枝复合多且无规律。
3)
a)影响小:类型系数0.3。矿体基本无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很小;
b)
c)
4
矿 |
稳 |
厚度变化系数 |
类 |
铜 |
稳定 |
60 |
0.6 |
较稳定 |
60~130 |
0.4 |
|
不稳定 |
>130 |
0.2 |
|
铅锌 |
稳定 |
<50 |
0.6 |
较稳定 |
50~100 |
0.4 |
|
不稳定 |
>100 |
0.2 |
|
银 |
稳定 |
<80 |
0.6 |
较稳定 |
80~130 |
0.4 |
|
不稳定 |
>130 |
0.2 |
|
镍 |
稳定 |
<50 |
0.6 |
较稳定 |
50~100 |
0.4 |
|
不稳定 |
>100 |
0.2 |
|
钼 |
稳定 |
<60 |
0.6 |
较稳定 |
60~100 |
0.4 |
|
不稳定 |
>100 |
0.2 |
5)
矿 |
稳 |
厚度变化系数 |
类 |
铜 |
均匀 |
<60 |
0.6 |
较均均 |
60~150 |
0.4 |
|
不均匀 |
>150 |
0.2 |
|
铅锌 |
均匀 |
<80 |
0.6 |
较均匀 |
80~180 |
0.4 |
|
不均匀 |
>180 |
0.2 |
|
银 |
均匀 |
<100 |
0.6 |
较均匀 |
100~160 |
0.4 |
|
不均匀 |
>160 |
0.2 |
|
镍 |
均匀 |
<50 |
0.6 |
较均匀 |
50~100 |
0.4 |
|
不均匀 |
>100 |
0.2 |
矿体厚度或品位变化系数计算:
变化系数计算公式
式中:
V—矿体厚度或品位变化系数;
σ—单工程厚度或单样品位统计的均方差;
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主要根据上述五个地质因素及其类型系数来确定,具体划分为三种勘查类型:
各矿种的不同勘查类型有对应的工程间距(如下表)
矿 |
勘查类型 |
|
|
沿走向 |
沿倾向 |
||
铜 |
Ⅰ Ⅱ Ⅲ |
200~240 120~160 80~100 |
100~200 100~120 60~80 |
铅锌 |
Ⅰ Ⅱ Ⅲ |
160~200 0~100 40~50 |
100~200 60~100 30~50 |
银 |
Ⅰ Ⅱ Ⅲ |
100~120 60~80 40~50 |
80~100 40~50 40~50 |
镍 |
Ⅰ Ⅱ Ⅲ |
160~200 50~80 40~50 |
100~160 50~80 40~50 |
注1:工程间距沿倾向钻孔指实际控制矿体的距离(斜距),坑道为中段高度。注2:同一勘查类型中工程间距视矿床规模及复杂程度择优选用。注3:当矿体沿倾向变化较走向稳定时,工程间距沿矿体走向可密于倾向。 |
本文来自:人生若只如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