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犯错,我们需要在心里谨记以下四点,这么做可以避免我们误解孩子,更可以帮助孩子真正的从错误中走出来,在错误中成长。
1.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孩子是真的犯错吗,还是我们没有从他的角度上,或者更科学的角度上来看问题。
“不许玩水,把衣服打湿!”(孩子天生都喜欢玩水,玩水对于发展他们的感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别把手放在嘴里!”(其实,洗干净的手可以放在嘴里的,特别是对于小宝宝,这对他的口腔和手指的触觉都有好处。对于大的孩子,也可能是牙齿不舒服,还需要我们去细探原因,而不是简单制止);
“我给你说了那么多遍,你就是听不到,只知道玩,太不尊重我了!”(对于玩玩具的孩子,他的注意力真的和成人不同,他的心理发展还真的只能一次关注一件事,对于耳旁大人的呼唤或者唠叨他听不到很正常。如果大人真有要紧的事,最好走到他身边蹲下,握住他的手让他暂时停下来注视你,再对孩子说,这才能确保他听进去了。)
“你吃不完这么多蛋糕,不要每个都咬一口,你真浪费!”(其实,孩子他是希望每个都尝一下,他觉得每个也许味道都不同,如果他坚持这样尝试,这也是基于他内在的秩序感。我们大可帮他把尝过的吃了,或者和他商量他接下来的几次零食,自己要接着慢慢把这些都吃光)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在制止孩子前,请多问自己一句他是真的犯错了吗?孩子的行为,只要不损害自己的生命与安全,不损害别人的生命与安全,不损害环境和道德,都是可以允许的。只有这样,才是给了孩子真正的爱和自由。(巴学园在微博里提到:“自由的原则高于正确的原则。当某种错误仅仅是个人自由的表现,并局限于个人范围时,它是一种权利。人类数千年来犯下的大量罪行,都是以坚持正确纠正错误为借口,公然侵入他人自由的领域。”这段话很发人深省)
2.如果孩子真犯错了,我们一定要做到温柔。
所谓温柔,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我们是平等的个体,我们带着对他的尊重温柔地和他对话,如同在心里深知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我们都是伴着错误慢慢的成长。
因为成人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对孩子一定不要大声的呵斥,也不要暴力,也不要责骂。在大人的严厉和愤怒之下,小孩感受到的只是成人的情绪,而不是事情本身,并不利于他认识错误。此外,小孩更会模仿成人这种说话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对待别人。孩子容易反过来对大人对抗,发脾气,愤怒的大吼大叫。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的过错,变得苛求而小气,对人难以包容。愤怒和情绪化会成为他面对问题时内心状态的背景,不利于孩子解决问题。
3.接纳孩子情绪的宣泄,坚持陪伴孩子改正。对于关键的错误,我们一定要坚持。经常孩子一大哭大闹,满地打滚,大人就投降,这样的后果只会让孩子下次哭闹更凶,因为他知道这个方式很有效。有时对待孩子同样的错误,大人心情好的时候就容忍,心情不好就打孩子撒气。这样经常变换规则和尺度只会把孩子搞糊涂,让他把更多的精力拿去试探大人的底线,其实,这是让孩子没有安全感的,他不知道界限在哪里,因为大人的规则和情绪经常变化。
大人坚持让小孩做正确的事情,小孩会在大人温柔而平静的引领下,慢慢的开始改变行为。大人的内心没有纠结,没有焦虑,深信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是为了孩子,更相信孩子会吸收到自己的这份坚持和信任。家长如果能够平静的陪伴哭闹的孩子,甚至温柔而坚定的将闹腾的孩子拥入怀中,那么孩子一定会在发泄后更快的改变他的行为。
举例来说,面对不爱上餐桌吃饭的小孩,我们可以一遍遍的温柔而坚持的牵着他的手把他带回到餐桌,并温柔的告诉他:“请尊重食物,在餐桌上好好用餐!”对于喜欢打人的小孩,在他动手打人时我们不要训斥他,而是温柔而坚定的握住他打人的手,说:“小手不是拿来打人的,打到了别人会很疼。”
只要我们坚持,我们的内心即使在孩子痛苦反抗时也不纠结,接纳孩子情绪的宣泄(平静的对待孩子,相信他在发泄过后会平静下来)孩子会以比我们期待更快的速度开始改变。(例如,面对非要看电视的孩子,我们可以说:“每天只看半小时,我知道你还想看,明天吧!”如果孩子大哭大闹,我们可以温柔而坚持的说:“今天不能看电视,我知道你很难过,想哭就哭吧,如果需要妈妈抱抱就喊妈妈。”)
4.对孩子好的改变给予积极正向的评价,对于负面的行为温柔的制止或者忽视,不要去强调他的不足。无论我们对孩子评价是好是坏,孩子都会觉得自己就象大人评价的一样,这就是他。批评他的不足并不会帮他觉醒和改正,只会是提醒他他就是这样的,而让他更多更一致性的重复这样的行为。对孩子进行积极关注,这是心理学上的“阳性强化”,我们的正向关注也会让孩子正向的看自己,帮他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会让孩子获得对自己很好的认同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孩子“犯错”时,我们要尽量的做到以上四点,先判断是否是必须纠正的错误,在纠正的过程中记得温柔而坚持,如果孩子做出了一点点改变,我们一定要多鼓励。相信孩子会感受到我们的信赖和爱,并在这份尊重中改正错误,充满自信地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