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姚璟博
姚璟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7
  • 关注人气: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沧浪之水,浊清依旧流

(2012-05-19 23:04:22)
标签:

杂谈


 

    每读完一本小说都有无尽的感想,但是大多写不出来,真是遗憾,又恨自己无能,不能把这美好的感悟留住。前几天在图书馆闲转乱看,不经意间瞅到了这本《沧浪之水》,翻了几页却难以释手,一时不自觉地沉入其中了。

    看这部小说,让人不自觉的想起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贾平凹的《浮躁》。几部书都是以一个年轻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池大为,孙少平,金狗,这些个年轻人身上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出身低微,生活贫困,但是正直,善良,有骨气,有志气,待人真诚,有一颗善良朴实的心灵,嫉恶如仇,看不惯生活的不公平不平等。

     小说以池大为父亲池永旭的去世为开端。父亲池永旭性情刚烈做人正直,以屈原文天祥杜甫等文化名人为表率。后因说了真话而被划为右派,又被同事诬陷下放农村,母亲难以接受现实离开了父亲,最后父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乡间医生。然而,由于父亲政治身份的原因,尽管池大为成绩优异,却难以升入高中。在池大为几乎绝望时候,中国的大学又开始考试招生了,而且自己也可以考,最后奋战三个月终于考上了中医学院。然而,父亲看到录取通知书后激动的得了脑溢血去世了。“做个好人”,嘴唇一动就可以说出来,可是,做起来何其难啊。父亲池永旭不就是例子么,结果就是被打倒,被诬陷,被背叛,最后郁郁而终。

     父亲对池大为影响极大。池大为欣赏崇拜父亲的为人处世,人立在世上,就要坦坦荡荡,问心无愧。内心中永无止尽的流淌着一股平民的思想,朴实纯粹,没有矫揉做作,不会虚伪作假。

     小说中主人公进入社会后经历了三个人生起伏。大学毕业后,池大为以研究生身份得到了马厅长的赏识留在卫生厅工作,看到卫生厅铺张浪费,私用公车等现象后,心里极为不满。看到灾区群众受疫病折磨无药医治的痛苦,心里真是憋了一口气。在会议上听到马厅长说“提提意见,提了不痛意见天不会塌下来”后,内心波澜汹涌,终于憋不住说出来了。可得到的结果却是马厅长中途离场和同事们的无端排斥甚至批判,最后被调离降职到中医学会。池大为苦恼极了,不明白自己错在了何处,明明事实就是这样,为何说出来反倒是自己不对了。卫生厅是一个圈子,在圈子里是有其运行规则的,这个规则是早就制定好了的,这就是官僚制。处于那个地方的人都明白,可是对于刚进入此圈子的菜鸟池大为来说,怎么能领会呢。丁小櫆,这个势利小人,处处阿谀奉承,时时拍马溜须,池大为从来没放在眼里,甚至打心里看不起,称之为猪人狗人,但是丁小櫆却早就理解了这些,只有博得领导信任,进入领导的潜意识为领导考虑,才有晋升的机会。在中医学会,池大为遭受了生活的苦头,看尽了人情的冷漠,尤其是房子和儿子住院的事,对他的刺激最大。看着人人晋升,生活条件改善,自己坚守遥远的清高,受着眼下的艰难。他明白进入圈子,不能把自己当成树,只有把自己看成卑微的藤萝,才能攀着大树升高长长。最后终于在宴老师的帮助下,寻找机会接近马厅长,又帮助其击倒政敌,才一路升迁,最后到厅长。

    哲学很远,现实近在眼前;世界很大,自己眼中的却只有一点。一切的一切的基础还是生存,道理再真实也是假的,生存才是硬道理,头抬得多高不顶用,还得吃饭过日子。主人公一直处在和自己作斗争的状态中,彷徨与我与非我的边缘。坚守自我,坚守本源,把世界作为出发点考虑自己,在现实中是多么的不现实啊,虚无中的真实是现实中的虚假,在虚假里处处碰壁。走出自我,随波入流,以自己为起点看世界,虚无中又是无尽的真实,就像说中所说世界很大,展现在我面前却只有这么一点点,把宇宙想变想穿还是要回到这一点点上来,这才是唯一的真实。当虚伪成了一种规则,人就不再会有虚伪感,也不会有心理压力,不过是按规则办事罢了,社会也因此对一些事情视而不见。

     我觉得小说中主人公还是幸运的,虽然他攀附马厅长当上了厅长,走入了迷宫,但还一直保持着清醒,清醒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如何而来,那么以后即使失去了也就无所谓世态炎凉,无所谓人情淡薄了,他也就坦然面对了。他本性善良,无疑是个好人,为人处事讲原则,可是在如此复杂的人情圈子里,要干成事,干成一件好事,就必须先抛弃原则适应圈子规则,这是他生存下来和干成事的前提,他对这些心中明明白白。但是那些人呢,马厅长的前任施厅长,下台后还与人诉说世态炎凉,人去楼空,他根本就没明白事情的本质,没明白他在任时众人对他的顺从巴结,并非来自自身,而是针对手中的权力,所以施厅长是悲哀的。还有马厅长,在明知自己大势已去,还固守自己那点态势,幻想着抓住最后一丝救命稻草,简直是可悲至极。人最大的可悲之处不在于失势了,而在于明知道失势了还不愿意承认。

再看主人公池大为遇到的四个女人。第一个大学时的初恋许小曼,她出身显赫,长相出众。她和池大为能相恋,真可谓是公主看上了青蛙,当然也不得不承认她的优秀和眼光。虽说出身不是问题,但问题还是出身,两个人不同的出身注定了两人分手的结局。她很是高傲,处处要强争高,要池大为加入高官纨绔子弟群里,甚至不惜让池大为谎说自己父亲是著名教授。这些都与血液里尽是平民思想的池大为格格不入,刚开始池大为还强迫自己忍耐,可时间长了,怎么能受得了,两人最后分手了。第二个是经人介绍的曲文琴,这时池大为已在卫生厅工作了,刚认识曲文琴,表现还是比较低调务实,也没许小曼那样高傲。她出身一般工薪家庭,父亲因病去世不久。开始两人相处还好,但是随着交往深入,两人矛盾突出出来了,她也并不是不要强,只是现实条件不容许罢了。最后池大为得罪马厅长被降职后,终于不欢而散,女人还是比较现实。第三个是董柳,这时池大为已经降职到中医学会了,两人偶然间认识的。董柳性子还蛮好,不要强,不争高,满足现实,两人还能对上号,这可能也是两人能够结婚一直生活的重要原因吧。可是人的欲望可是奇怪的东西,没饭吃的时候想不起坐飞机,没脚的人也不敢奢望有双漂亮鞋。刚开始董柳什么都满足,可是有了生了儿子一波之后,就完全变了,火气倍儿大,埋怨池大为没用让孩子受苦,而且还喜欢比较,人家有这有那,自己什么都没有,直接把池大为逼疯了,到后来池大为仕途顺畅后这欲望是越来越强,我想有些官员腐败女人在里面也有一定的作用的。但是想想,没有董柳的推波助澜,池大为也不会那么快跳出自我。第四个是池大为仕途顺畅后遇到的孟晓敏,单纯大方,深爱着池大为,可是真是错的时间遇见了不该遇见的人,注定不会有什么的结局。而且这时池大为身居要职,在风口浪尖上,人人盯着他等他犯错误击倒,怎么能不识时务,而且在董柳哪儿也说不过去,也不能耽搁孟晓敏一辈子。

听说这本小说曾参选了茅盾文学奖,后因里面写到了了官场一些腐败内幕的消极内容而被和谐了。作为小说,小说中有关主人公内心感情波动和対生活的感悟都描写得极其深刻透彻。现实中,好多人就像文中主人公池大为一样,开始是一个四方四正的磐石,投入生活大河,逐渐磨损,削棱劈角,最后光滑圆亮,最后随波入流,进入无限的虚无中。当年屈原在江边和渔夫对话,屈原言举世混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宁可沉入江底,也不愿随波入流渔夫却高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依旧打渔谋生计,养家糊口。两种处世哲学,两种不同人生。小说最后池大为回到家乡,在父亲坟前将父亲生前视为至尊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点燃化为灰烬,父亲的信仰及其一切随风飘向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屈原沉江,陶潜隐逸,杜甫潦倒,所有的天下千秋情怀终成了虚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你,还是你
后一篇:由闷骚说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