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土杂忆

(2012-03-08 16:46:55)
标签:

原创

      
        生活了两个十年,前十年,几乎一刻也没离开过那片土地,那片现在叫家乡,小时候只知道叫梁家湾的地方。而后的十年,断断续续的离开,又断断续续的去探望她,离开的距离越来越远,探望他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了。然而,惭愧的是 ,往往 探望她的时候,也是生活上弹尽粮绝的时候,自己就像个过了门没本事的媳妇,没饭吃了,没钱花了,生活拮据了,或者受委屈了,受人欺凌了,就回娘家寻求帮助,诉说苦衷,安慰心灵。

       这些年,初中,高中,大学……我忙着长大自己,忙着各式各样的升级游戏,忙着最后逃出她的怀抱,已经很长时间没近距离的看她的容颜了。某天偶然间翻出了一位师长照的她的照片,看到上面又多了好多沟壑,草色也灰暗了很多,岁月风雨留下的吧,不知是不是我们这些孩子们的长大给她带来的了呢?以前在通渭读书放假回家时,每当到马坪村,一片形貌酷似簸箕的土地就会呈现在眼前,夏天青绿,冬天雪白,里面是点点人家,这时心里就不由自主地激动起来,一种久别重逢的冲动,回家的温暖。这几年,很多时候回家都是坐火车的,不经过通渭,就再没有像那样从她正面看她的机会了。

     “驴脊梁”,一座安静的山墚,是“大簸箕”的一道梁。自从被退耕还林后,政府为了保护植被禁止放牧和耕种,已经好几年很少有人去问候她了,反倒成了野鸡野兔等各种小动物的乐园。也许远离尘嚣,回归自然,是他最好的归宿吧。

        墚上有座废弃好久的土堡,经风雨侵蚀,岁月雕琢,已经破败不堪了。古堡的墙很宽厚,有一米多,足够横着躺个小孩了(小时候经常躺在上面晒太阳),朝南一边被人为的拆开着。由于它的缘来缘去的传说,土堡总是带着神秘的色彩。据老人们说,解放前家乡哪儿马匪猖獗,经常侵入村子抢吃抢喝,甚至杀人放火,据说居住在上面湾一户人家马匪侵入时没躲及时,全家老少六七口人就被全部杀害。整个村子人心惶惶,寝食难安。当时有个梁姓大地主,有良田几百亩,家底富华,组织村民筑建土堡来防御马匪。但是就在土堡即将建成将要和门的时候,大场里的麦垛却不明起火,一年的丰收化为灰烬,迷信的人们相信是建了土堡,破了风水的原因,于是停建并将和门一面(向南的一面)倒塌。

        土堡里有个土丘,远远看去光秃秃的,像个大坟堆,小时候对它有种敬畏感,不敢爬上去玩,站在底下幻想着它里面埋的是什么。土丘是“炸山”时留下的,所谓“炸山”一说,并非真的把山炸了,其实就是祭山,很小的时候经历过一回,只是很模糊的记忆了。那些年老天爷像是感冒了,要么发大雨,要么就是不下雨,农田受灾,村里人就请了哪嘛来祭山,祈求风调雨顺。那时对这种祭祀活动莫名的敬畏,甚至有点畏惧,看哪嘛们摇着铃铛,怀抱神剑,咪咪吗吗地念经,人们总是站远远的观望,不敢近观,仿佛走近了就惊动神灵,降灾祸于自己。其实现在想想,其是那是靠天吃饭的人们对大自然的灾难的一种无措和无奈,于是不得不寄托于神灵护佑。但我又时常想,那些年是不是老天真的是感冒了,还是淳厚的人们犯了错误得罪了它,而要降灾于黄土,也许那些哪嘛就是请的“大夫”吧。时隔多年后,我再次走进土堡,里面的一切连同那神圣的祭天丘,已经被各种杂草所覆盖,野兔田鼠们肆无忌惮地在上面挖洞做宅,土堡虽然荒芜,却依然屹立在山墚上,安静地默默观望着山下的一切变化。
       
        “大簸箕”的后梁和“驴脊梁”之间是一道山谷,就是前文提到的上面湾。有条路顺着弯道直通山顶,细长如同一条山水,潺潺流下来,与村庄相接。山背面是小学和中学,学生们上学放学都在这路走。山的脚下,路的尽头,有一棵柳树,树皮乌黑,树干粗长,树枝并不茂盛,矗立在路侧的土台上,伸出来一支碗粗的树枝,弯曲样子宛如一只人的手臂。有时候放学回家太晚,黄昏过后,经过哪儿,树影斑驳,如同鬼影,让人禁不住一阵恐怖。小学时,每天中午吃饭都得来回的爬,尤其是夏天的时候,烈日高照,爬得时候常常汗流浃背,于是常幻想着有一个地道直接通向山背后,就不用每天爬这累人的山道了,那样就多轻松啊。可想是那样想,如今毕业将近十年了,依然有好多小孩子爬着那条路,和当初的自己一样,幻想着同一件事。


       在所有记忆里,那是我走过的最熟悉的一条路,再没有比它更熟悉的了路上的每寸黄土,每个水坑,每棵乘凉的柳树,每根被我踩没了又倔强长起来了的小草,所有的事物,在心灵里激荡,沉落。
     
      想起了鲁迅《故乡》里的一句句子: 世界上并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于是又想到了那个最初走这条路的人,那人穿过半人高的杂草,扯断树枝,拨开荆棘,忍着刺痛,他当时肯定没有跟我那时那么想,也许很兴奋,很高兴自己开辟了一条新路。

      想到了第一个走这条路上学的人,也许在他那个时代,上学是件不容易的甚至奢侈的事,我的画面里他背着小书包,口里哼着母亲教的小曲儿,汗如雨下,心情愉快,绷着跳着想象着即将要见到的教室,老师,同学,操场,还有学习的课程。

      想起了我第一次走这条路上学的情景……


2012年3月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闲话几句
后一篇:回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