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走着想着》书评16:沉重的肉身
(2015-05-14 11:45:24)
标签:
云卷云书《活着走着想着》书评李黎文化旅游 |
分类: 云中书 |
沉重的肉身
文/
我有一位爷爷,六十年来都生活在村子里,对眼前的丘陵树木房屋道路了然于胸,对几只中华田园犬、成群的鸡鸭和两头水牛也都像亲人一样熟悉。再算上季节变化,他对这个生活期间的四维空间了如指掌。我觉得这样很好,虽然闭塞,但是有一份沉重和稳当在他的每分每秒之中。这两年,旅行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一,和电视电脑手机一样,无声却也无情地侵入每个人的生活,这位爷爷也随团去了很多地方。每一次回来,他都大呼小叫,哪里都好,任何地方都好。我有时难免同情地看着他:维持了六十来年的自得在几天的旅行之后就被摧毁了吗?确实是被摧毁了,人一旦离开故土,哪怕只是惊鸿一瞥,世界的精彩就会在心中烙下印记。何况,这位爷爷先后去了西藏、新疆和内蒙,完全不同于丘陵地带的景观让他有了一种类似于飞向太空的震撼,积淀在内心深处的探究世界、穷尽宇宙奥妙的愿望被彻底激发出来(如刘慈欣所说,几万几十万年前,地球上第一个抬头仰望星空的那个人,就已经开启了人对宇宙万物的探寻之旅)。虽然,这位爷爷必将在某天停止外出,在温馨和疾病的包裹下走完一生,但晚年的外出还是让他想到了很多。在我们所不了解的时刻,他一定一边看着亲如家人的小狗、鸡鸭一边想,出去转转,能不回来就不要回来了。
人应当外出,离开熟悉以至温暖、自得和甜腻的环境,让所有不熟悉的事物成为坐标,这时,或许会自知自省一些。每一次外出都是一次放弃所有常见的依赖,以血肉之躯直面未知世界的一个过程。《活着,走着想着》一书,就是以走出去为思路选编的一本随笔集。这不是一本游记汇编,因为本书提供的走出去的方式,远远超过了旅游(出差)这一现代社会才有的概念,它包含了探险、朝圣、追寻、访古、离家出走、说走就走、随便走走、逃避、漫游等各种方式,它以悍然的篇目(共99篇之多)和无所不容的外出方式,成为了一个指南,一个如何离开日常生活的指南,更是一个如何安于生活、如何蓄势待发的指南。
除了数目寥寥的职业旅行家,每一个人都受制于各种社会事务;而就算加上极端纯粹的旅行家,每一个人都受制于沉重的肉身,受制于它的无能、它的必然衰败和死亡、它有限的能力和无尽的欲求。外出旅行是告别日常生活的方式之一,这层意思,即便是最庸常的旅行广告也操练得很熟悉了。外出也是摆脱沉重的肉身的过渡形式,或者说,前奏。只有在一些极端的行走之中,才可能感受到无可抑制的震撼和灵魂出窍的感觉。当我们历经一些极端疲惫、极端凶险的过程,面对一些极端恢弘的景观,或身处一些超出视觉经验和思维模式的情境时,才有可能在或长或短的时间里,忘却那个烦人的肉身,进入人仙交界之处,更有可能的是,只有在那些时刻才真正思考以自身存在为依据的归去来兮这样的大问题,思考为何存在。
或许我们的存在毫不重要,但在如此决绝之前,我们更希望给自己一个妥帖的答案,一个满意的过程。那么就走出去吧,《活着,走着想着》说得很明白,活着,就得走着而且想着。当然,这不是一本外出事物指南,如孤星系列那样。这是一本让你抛下很多事物,包括这本书本身,毅然走出去的书。99位名作者基本穷尽了外出的方式和趣味,但毕竟都是别人的,你的还得你自己去走。
李黎
书名:《活着,走着想着》
主编:王晓璐
执编:程远
责编:姚宏越
设计:王冉
开本:150mm×230mm
页码:254页
出版:春风文艺出版社
时间:2015年2月
定价:4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