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走着想着》书评-06:人生旅行,转不转弯?
(2015-03-26 17:52:59)
标签:
航空画报卷首语旅游文化谷轶波 |
分类: 云中书 |
人生旅行,转不转弯?
文/ 谷轶波
收到程远兄赠书,正值我的离职期间。在经历一番思索之后,我终于决定辞职。
我那份工作虽然辛苦,但还算体面;并且我已经工作10年零7个月,属于那种“即使你混日子,单位也不敢轻易辞退的人”。
因而,对于我的离开,单位的师友和同事,都很不理解。
工作10年来,我好像一直都在奔跑着追赶一些什么;然而多年以后,却发现自己不仅什么也没有追到,连已有的也已失去,最重要的,是把我自己弄丢了。所以,我想停住脚步歇一歇,试着把自己找回来;我想转过身去,拥抱我一直辜负了的生活。
我骨子里还是一个文人,天真又固执。对于我的解释,师友和同事们虽不理解,但最后也都无可奈何,只能送上祝福。
如果人生是一场旅行,现在的我,是在重要路口,转了一个大弯。
很多人也会遇到这样的转弯时刻;这样的转弯,或许很难,或许很简单,都在一念之间。王国华在《我无法逃脱花的迷香》里写道:“从横平竖直的长春,到模棱两可的深圳,哪个方向更好?哪个方向是对的,哪个方向是错的?其实没有对错,只有适应。”燕赵人士王国华,年近不惑之际,从东北奔向东南,从熟悉的长春街道,转而置身令人轻易迷失方向的深圳街头,他为什么做这样大的转弯?答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听从内心的声音,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向。
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也可以在人生路上不用转弯,直达自己想去的地方。“我记起若干年前的秋天,我十几岁,喜欢骑着一辆单车漫游在城市的郊野。我会在某个稻田边的树荫下,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我身前身后都是些杨树、柳树、不知名的野花以及在风中簌簌低语的草本植物。现在,我已经完全记不起在那些时光中,我想了些什么,又写了些什么样的文章。但是可以肯定,这些时光对于我如此重要,是它们把我变成了另一个人,也就是我眼下的这个样子。”这是沙爽在《独自远行》中的一段话。就像这文章的题目,许多年来,那个曾经说过“我从不敢有亵渎文字的勇气”的女人,在文字世界独自旅行,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另外一个例子,是写《天上看云,地下看人》的胡竹峰。10几年来,竹峰矢志写作,不转弯地心力直指,已令曾能跟他齐头并进之人,难于望其项背。“不是我写作功夫不到家,实在是当代汉语词汇先天不足”,看看他的赋彩铺金的文字,便可以理解他的“狂妄”不是没有道理的。
人生的旅行中,碰见熟人,旅途便多许多热闹。国华、竹峰、沙爽,以及朱晓剑、高维生等人,我都已认识差不多10年,故而拿到《活着,走着想着》,也便先阅读他们的文章。近两年来,我苦于工作负累,还没真正读过一本书。看到他们的文字,便不免有故友重逢之感;看到他们现在取得的成绩,在羡慕之外,也觉惭愧。他们在自己的人生旅行中收获,而我却一路没头脑地奔跑,既没抵达自己的目的的,也错过了沿途的风景。现在我重新回到他们走过的路,希望也能追赶上他们的脚步。
人生的旅行中,偶遇的一些陌生人,一句言语,一个举动,也能令人生起心有戚戚的欢欣。我是因为看到“宁波”二字,而对玉上烟的《不要辜负了生活》产生阅读兴趣。去年我出差宁波,在那里安家的哥们儿驾车带我游览了东钱湖,从天明到日落到街灯亮起,看着近处与远方的街灯汇成一条无尽的长路,我仿佛看到20年前我和哥们儿两个冒着小雨走夜路的情景。玉上烟的文章让我想起了去年和哥们儿相聚的情形,继而想起20年前我们曾拥有的年少时光。但这文章最打动我心的,是它的结尾,“不要把生活过成了生存……生存只是为了活着,生活是为了把每一分钟都活到极致。旅行,是时间送给我们的最可爱的礼物。”
过去的10年,我就是把生活过成了生存的人。而在那心境中,自固而自负,不仅自己无味,也令别人乏味。浪费10年光阴之后,我终于醒悟:人最终应该走向适合自己的方向,即使表面上需要做出巨大牺牲,转一个大弯;但你不做这样的牺牲,你的一生只在歧途前行,你很可能迷失自己。
程远兄命我为《活着,走着想着》写一篇书评,我拉拉杂杂写了很多自己的境况与感想,或许跟书本身远了距离。但究其竟,人生也是旅行,旅行的文字逃不脱人生感悟。一个人剖析自己,并非对别人没有借鉴意义。这书中收录的99位作家的文字,也是对自我的剖析。我从中读到了旅行的意义——旅行能让人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从而更加真切的衡量自己在这世间的重量,也便对一切不再执着,也便少了迷惘困惑。
谷轶波
书名:《活着,走着想着》
主编:王晓璐
执编:程远
责编:姚宏越
设计:王冉
开本:150mm×230mm
页码:254页
出版: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春风文艺出版社
时间:2015年2月
定价:4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