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5/middle/a2a669b7hc3ce5fc98674&690
为长城自豪,为遗产守望
“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日前宣布,
中国历代长城的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分布在北京、天津、宁夏、新疆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据悉,这是中国首次公布综合调查历代长城的数据,也是首次正式主张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分布了长城遗产。”
这则新闻在网上一经披露,立即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方面,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为我们拥有这样的文化遗产而自豪;另一方面,韩国有些人指责中国勘测有“政治意图”,这简直就是无事生非,让我们很是气愤……
令人惊喜的是,《航空画报》立即策划了《长城守望者》的专题,选取了西沟长城这个很小的角度,讲历史,讲典故,讲长城边上的风土人情,讲长城守护员,讲专注长城摄影的摄影家,图文并茂,美不胜收的长城遗产尽现笔端,给读者以强烈的自豪感。
《航空画报》是一本航机读物,她有着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除了政治嗅觉,这里的文化随笔,大家多多,行文畅达,睿智耐读;这里的游记,文化含量丰富,不啻于那些优美的文化大散文……在闲适的旅途,读着这样的文字,那简直是人生的偏得了。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遥想手执《航空画报》,乘坐着南航的航班,从长城上面掠过,那是何等的惬意!
为一份期待,我选择守望。
——李皓(《海燕》文学月刊主编)
陪你,在云端
我是《航空画报》的老读者了,每期杂志到手,都从头到尾浏览一遍。不论杂志的整体布局,还是局部的细节,都体现出编辑深厚的人文修养和审美意旨。在云端,深入它的世界,无论旅途喧嚣、寂寞,都将是有品位的。
《苍茫关东路》《长城守望者》等等,《航空画报》近期的策划不流俗,不媚俗,足可见编辑的人文视野与选题驾驭能力。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行业杂志之林中,《航空画报》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和品行。它的文章富于人文色彩又不泥古,厚重大气而又不失灵动;图片精于构思,巧于裁剪,蕴于内涵,在表现美的背后,传达的信息缤纷多彩。
——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在高高的云端,在脱离红尘城郭的时间,把心静下来,抚摸大地上那些曾经影响人类历史的痕迹。一本杂志所立足和承载的文化,在离大地越远的地方看得越清。《航空画报》,以不一样的画和报,以不同寻常的高度和视角,讲述大地上的事情。
——赵旭光(资深媒体人)
一直都是《航空画报》最忠实的读者,每期都会慢慢地品读,最近几期的画报风格越来越鲜明,文章也越来越耐读了。第863期的《走进缅甸浦甘》让我想起了自己在浦甘的日子,最难忘的是浦甘的日落。经过一天的照射后,脱下鞋子赤脚踩上炙热的台阶,爬到塔顶,在太阳下山之前,绕着塔欣赏着周围的景色。到了这个时刻,好像浦甘的游人都集中到了这里,白天散落在数千佛塔中,仿佛看不到游人,日落前的这段时间里,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到这里相会。
三、四层是看日落最好的角度,游人虽多但大家都静静坐下来等待着。太阳慢慢西沉,整个荒原的色彩都变得柔和起来,整个世界仿佛只有我自己和这荒原古塔,共处于大地一端,突然觉得心头一荡,一股热流冲向眼眶,轻轻闭上眼睛就那样待了一会儿,将那股热流阻住,再次慢慢睁开双眼,看那红色夕阳为浦甘大地披上橘色轻纱……
作为一名旅游爱好者,希望多看到像浦甘这种好风景的文章,文字上并不拘于单纯的风光,吃住行玩最好介绍得更细致些,希望《航空画报》的专业记者能够深入报道。
——康源(南航明珠会员)
《航空画报》作为一个航机媒体,注定她是勇于创新、探索和尝试的。如今她也不仅仅是本旅游杂志,报纸内容里的浓浓人文情怀,显示出了编辑的深厚功力。今年报纸有了新变化,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风格之一即组稿内容突出了版块化,例如861、863期的“天下”版块、“东北”版块、“旅游”版块等,既延伸了历史的厚度,又拓展了读者的视野。除了赞扬外,贵刊其实还愿更多地听到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所以,我也冒昧地为贵刊提一点建议:旅游是一种文化,而文化需要普及和交流,希望贵刊组织作者与读者的采风活动,让有着共同爱好的人在一起一同交流。
——高娃(旅行家)
本报广告语正在征集之中,希望得到您的热情参与:发信至hkhb2011@qq.com邮箱,留下您的姓名、地址和邮编,即可获赠两期《航空画报》!
飞行改变视野——韩静茹(沈阳)
亲近《航空画报》
飞向梦幻旅途——龙玉纯(长沙)
飞越千万里
《航空画报》伴着你——正信(青岛)
一本飞翔的杂志
一本好看的杂志——任子明(武汉)
航空画报
让飞行完美无瑕——博闻(北京)
航晴空
画心灵——汤集安(长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