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954-1005)字元之。宋代济州钜野人。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授武成县主簿。历官大理评事、苏州长洲知县、右拾遗、直史馆、商州团练副使、解州团练副使、左正言、直昭文馆、翰林学士、工部郎中、知滁州军州事、尚书工部郎中、知扬州军州事、尚书刑部郎中、知制诰,知黄州、蕲州。著有《小畜集》、《外集》、《承明集》、《奏议集》、《后集诗》。王庭珪(1080-1172)字民瞻,号泸溪。宋代吉州安福人。政和八年(1118)进士。授茶陵丞,旋弃归。绍兴中,胡铨上疏乞斩秦桧,贬新州。庭珪以诗送行,触怒秦桧,坐讪谤编管辰州。孝宗朝除直敷文阁,旋乞归。诗学杜甫、黄庭坚,文师韩愈,上承欧阳修,下启杨万里。著有《泸溪文集》五十卷。
王养正 明代南人。进士。嘉靖间曾官临江知府。
王泰甡 字鹿宾,号芝圃。清代新淦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累官至顺庆知府。著有《知稼轩集》。
王晖吉 清代人。道光十六年(1836)至十九年(1839)间,尝督工建丰城小港闸。
王崇简 字敬斋。明末清初宛平人。崇祯进士。入清曾官翰林院庶吉士,累官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卒谥“文贞”。著有《青箱堂文集》。
王维藩 字价子,号句庵。清代奉新县下坊人。顺治八年(1651)举人。选大宁知县。有惠政,当迁而卒。诗文高华清丽,工草、楷书。著有《庆云阁集》、《安山堂集》。
王嗣槐 字仲昭,号桂山。清代仁和人。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荐试博学鸿词,授中书。著有《桂山堂偶存》、《啸石斋词》、《太极图说论》。
王愈扩 字若先。清代泰和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著有《瑞竹亭合稿》。
王镜明 一名敬民,又名式谷。铜鼓县幽居人。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光绪末考中秀才。中年热心于办学,曾出任养正小学校长。晚年受其子影响,投身工农革命。民国18年(1929)任中共铜鼓县委委员兼巡视员,因叛徒告密,被捕。同年11月就义于铜鼓县城。
宜春诗人小传 (4画)
韦 井 元 无 尤 牛 毛
韦庄(836-910)字端己。晚唐长安杜陵人,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元年(894)进士。官左补阙。后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尤工诗词,早年长篇叙事诗《秦妇吟》颇有时誉。其词语言清丽,成就及影响大于诗。编选有《又玄集》,辑存唐代百余家诗人近三百首诗作。又有《浣花集》,存诗二百四十四首。
韦明杰 字叔万,号青岑。明代乌程人。进士。崇祯二年(1629)任万载知县。在任九年,焦劳勤苦。纂修邑乘,捐修衙署、文庙、城隍祠、凤贞阁。著有《吁天四议》、《康乐民隐》、《听雨斋集》。
井一成 明代建德人。监生。嘉靖二十六年(1547)任靖安知县。居官清介,节用爱人。
元勋 字不伐。宋代韩城人。元祐末随父聿宦游分宁,受学于黄庭坚。山水之间,罔不从游。后成进士。官舂陵太守。与黄庭坚往来书简甚多。
元宣 字伯常。元末明初人。
无可 唐代诗僧。俗姓贾,系贾岛从弟。范阳人。居天仙寺。诗名亦与岛齐。《全唐诗》录其诗作二卷,凡九十余首。
尤侗 (1618-1704)字同人,一字展成,号西堂、艮斋。清代长洲人。明诸生。顺治三年(1646)副贡。曾官永平府推官。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明史》。著有《西堂全集》、《西堂余集》、《鹤栖堂稿》。尤长于戏曲,著有杂剧集《西堂曲腋》。
牛元弼 清代章丘人。进士。雍正五年(1727)任清江县(今樟树市)知县。
毛逵 字天翼,号锦来。清代新昌县(今宜丰县)新安乡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授平阳推官,后升吏部稽勋司员外郎、文选司郎中。著有《西粤吟》、《友声集》,其《祥刑遗范》讲法律者多推重之。
毛凤维 字钜飞,号丹崖。清代丰城县龙雾洲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
官云南浪穹知县。著有《子书摘粹》、《龙洲志》、《啜茗夜话》、《丹崖文稿》。
毛伯英 字贤万。宋代三衢人,绍圣初徙居奉新良溪,结草堂溪上。才气豪放,以诗自鸣。绍圣二年(1095)解试。曾经岳飞驻地,江禁方严,他投诗岳飞,岳飞贤而喜,赠舟以渡。
毛奇龄(1623-1713)一名甡,字大可,号西河。清代萧山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
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不久称疾归里,著述以终。著有《西河合集》。
毛鸿远 字书云,号訚斋。清代新昌县(今宜丰县)新安乡人。乾隆六年(1741)拔贡生,酷爱汉魏六朝诗文。于所居结茅亭,颜曰“虚白楼”,与名宿赋诗饮酒其中。雍正五年(1727),以候补内阁中书举贤良方正。外舅朱轼以书促其赴京,不赴。
毛维瞻 字国镇。宋代衢州人。元丰三年(1080)任筠州知州。当时苏辙谪监筠州酒税,交欢吟咏。
毛熊梦 字渭南,号雪涯。清代新昌县(今宜丰县)人,毛鸿远弟。性沉默,
刻苦著书,不与外事。知府沈澜闻其贤,交好,唱和不绝。著有《暇墨楼集》。其诗古静恬雅。
毛蕴德 应为毛德蕴,字彬。明代奉新县下坊人。操行纯懋。郡县累辟,以父老力辞不赴。隐居教授,乡里化之。称为“乐善先生”。
宜春诗人小传 (4画)卞 文 方 心 尹 邓
卞荣 (1419-1487)字华伯。明代江阴人。正统十年(1445)进士。在景泰间盛有诗名。官户部郎中十余年,解职还里。著有《卞郎中集》。
文准 (1061-1115)[KG*2]号湛堂。俗姓梁。宋代僧人。兴元府人。初谒克文,服勤十载,所往必随。绍圣三年(1096)随移宝峰。崇宁年间,洪州知州李景直请开法云岩。未几,范坦知洪州,请移居宝峰。政和五年(1115)卒。塔于南山之阳。
文天祥 (1236-1282)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宋代吉州庐陵人。宝祐四年(1256)状元。历官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主管建昌军仙都观、秘书省正字、景献太子府教授、校书郎。景定四年(1263)任瑞州知州。后任礼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郎、兼学士院权直、兼国史院编修、宁国府知府、知军器监、湖南提刑、赣州知州、平江府知府、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聚兵抗元,兵败被执,不为少屈而死。著有《文山集》。
文可纪 字大美,一字劬思。明代丰城县城隍巷人。天启元年(1621)举人。明末曾官天台知县。入清召为刑部主事,以病辞不就。
文震孟 (1574-1636)字文起,号湛持,初名从鼎。明代长洲人。天启二年(1622)状元,授修撰。疏陈勤政讲学,忤魏忠贤,外调,斥为民。崇祯初,召置讲筵。连劾王永光,因忤权臣,欲避而去之。出封益府,便道归,遂不复出。崇祯八年(1635)擢为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预政。因与温体仁不协,落职闲住。其诗闲雅缠绵,颇有台阁气象。著有《药园全集》、《姑苏名贤小记》。
方直 字晦叔。明末清初宜春县(今袁州区)人。府学廪生。长于文艺,工诗词,善篆隶。肄业于昌黎书院、白鹿书院,为袁州知府李芳春、南康知府廖文英推重。手不释卷,筋力过瘁,致晚年手涩。辞贡不就。曾与修康熙庚戌版《袁州府志》及康熙癸亥版《宜春县志》。
方楷 清代宣城人。拔贡。嘉庆十六年(1811)署上高知县。
方云翼 字景南。宋代永嘉人。
方以智
(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明末桐城人。少年参加复社活动,为“明季四公子”之一。崇祯进士,任翰林院检讨。清兵下广东,出家为僧,改名大智,字无可,别号弘智、药地、浮山愚者、愚者大师、极丸老人等。明清之际思想家、科学家。对天文、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医药、文学、音韵都有研究。晚年因躲避清廷搜集,走上了逃禅之路。著有《通雅》、《物理小识》、《东西均》、《药地炮庄》等。
方懋禄 清代元和人。进士。乾隆十五年(1750)任清江县(今樟树市)知县。
心禅 即辛际周。
尹三聘 清代宜春县(今袁州区)人。例捐监生。
尹少连 宋代人。曾官兵部郎中、越州知州、太常博士。
尹凤歧 字邦翔。明代吉水人。永乐十六年(1418)进士。选庶吉士,历官翰林编修、侍读。与修《成祖实录》。
邓汉 字洁之。明代丰城县洪桥人。嘉靖间由贡历官休宁训导、常熟教谕、金山卫教授。致仕归,年至九十。
邓辉 字伯几,号乐隐。明代奉新县进城乡人。洪武间以经明行修举奉新训导。
邓子龙 (1531-1598)字武桥,号大千,别号虎冠道人。明代丰城县人。嘉靖间应募从军,累功授广东把总,累升守备。万历四年(1576),率兵镇压新昌、宁州之李大銮起义,调铜鼓石守备。累迁至参将。万历十一年(1583),移镇云南永昌府平叛,击败缅甸军,以功进副总兵。万历二十六年(1598),奉召领水军援助朝鲜抗击日寇,战死于釜山鹭梁岛海上。其人文武兼备,善书法,喜吟咏。著有《横戈集》、《阵法直指》等。
邓文原 字善之,又字匪石,或说号匪石。祖籍绵州,迁居钱塘。宋末参加浙西转运司考试,中四川籍士子第一名。至元二十七年(1290)举为杭州路儒学正,曾官崇德州教授、翰林应奉、翰林修撰、江浙儒学提举、国子司业、翰林待制、江南浙西道廉访司佥事、江东道佥事、集贤直学士、国子祭酒、经筵讲官。卒谥“文肃”。著有《内制集》、《素履斋稿》。
邓文辉 明代万载县人。邓继耀之孙。颇善诗文。天启间复修峰顶山东庵。崇祯时,立碑述吕真人诗“初一风扫地,十五月当灯”,遂更名为“月光寺”。
邓光荐 (1232-1323)名剡,字光荐,号中斋,一作名光荐,字中甫。宋代庐陵人。景定三年(1262)进士。历官赵阃帅干办官、宗正寺簿、秘书丞、礼部侍郎权直学士院。文天祥之友,文天祥被俘解燕京,光荐同舟随行。曾作《文丞相传》和《文丞相督府忠义传》,著有《东海集》。
邓继耀 字歧坡。明代万载县人。邓文辉祖父。尤好吟咏。屡举乡饮不就。
邓斯沂 字浴儒,号与斋。清代万载县东都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举人。次年留京,因痴迷于科举致癫,后其弟接回,不二年病卒。
宜春诗人小传 (4-5画)
孔 正 甘艾 丕 龙 卢
孔文仲 字经父。宋代新喻人。嘉祐六年(1061)进士。曾官余杭尉、台州推官、国子直讲、三班主簿,出判保德军、秘书省校书郎、礼部员外郎、起居居人、左谏议大夫、中书舍人、同知贡举。著有《孔文仲文集》。
孔兴浙 号晴川。清代钱塘人。副贡。乾隆十六年(1751)任靖安知县。
孔武仲 字常父。北宋新喻县人。嘉祐八年(1063)进士。元祐中历官礼部侍郎,知洪州、宣州。坐党籍夺职。与兄文仲、弟平仲并负诗名,世称“三孔”。著有《书说》、《诗说》、《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孔武仲奏议》。
正觉
(1091-1157) 字宏智。俗姓李。宋代僧人。隰州人。十一岁出家。十八岁出游,遍接巨匠。嗣法丹霞子淳,为禅宗曹洞宗传人。建炎元年(1127)移住舒州太平寺,又转江州圆通、能仁寺。建炎三年(1129)住持宁波天童寺。世称“天童和尚”,誉为“天童中兴之祖”。提倡坐禅,世称“默照禅”。卒谥“宏智禅师”。著有《天童百则颂古》、《宏智广录》、《宏智觉禅师语录》。
甘禾 字周书。清代奉新县法城乡人。甘汝来长子。雍正四年(1726)举人。应博学鸿词科。授兵部车马司主事、武库司主事、监督太平仓。年六十三卒于官。曾筑室曰“爱庐”,人称“爱庐先生”。著有《周易厄说推义》、《爱庐诗集》。
甘绂 字驭麟,号曜园,一字杯山。清代丰城县城内大街人。雍正七年(1729)拔贡。与修乾隆十七年版《丰城县志》。著有《四书类典赋》、《四书一得》、《正气编》、《杯山文集》、《杯山剩语》、《四书文稿》、《惊筵偶录》、《存耕堂集》等。年八十五卒。
甘泉
(1845-1919)号菊潭。清末民国初丰城县荷湖康庄社里人。以明经选训导,后当选民国省参议员、乡议长。
甘瑛 字宗华。明代丰城县人。宣德二年(1427)进士。授礼部主事,历官漳州、庐州、邵武知府。以疾乞归,与邑中孙曰良等十四人联续耆英会,赋诗饮酒,各绘像为图。年逾八十卒。
甘兴仁 字克让,号乔园。清代丰城县城内大街人。雍正二年(1724)举人。雍正七年(1729)湖北乡试、十三年(1735)浙江乡试同考官。乾隆七年(1742)会试以明通授甘肃礼县知县。著有《乔园文稿》。
甘汝来 字耕道,号逊斋。清代奉新县法城乡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曾任涞水、新安、雄县知县,吏部文选司主事,太平府、南宁府知府,左江分巡道,广西按察使,广西巡抚,霸昌道,苏松粮道,广东布政使,礼部侍郎,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充世宗宪皇帝实录馆、八旗志书馆纂修、三礼馆总裁。卒谥“庄恪”。为官清鲠强毅,以“强项”名震天下。著有《甘庄恪公全集》。
甘惟寅 字孔夙,号安所。元代丰城县贤能坊人。就学龙光书院。入明屡荐不起。有《樗栎集》。
艾广 明代永丰人。永乐九年(1411)举人,十三年(1415)进士。官大理寺副卿。
丕拳 明代有熊丕拳者,丰城县枧头人。援例任滋阳县丞。
龙仪 字希文,号凤虞。明代万载县西都人。永乐二年(1404)进士。历官陕西永寿知县、刑部郎中、黄州同知、代理黄州知州,山东参政。著有《龙江别集》。
龙玠 字桓玉。明代万载县东都人。正德十六年(1521)贡生。选为广西桂平知县,多惠政。好古博该,善诗歌。著有《怡云懒仙吟》。
龙骏 字执毅。明代万载县二都人。宣德七年(1432)举人。历官广东河源训导、翰林院孔目、刑部检校,山东金乡知县。
龙瑄 字克温。明代宜春县(今袁州区)人。其父官南京,遂居南京。少警敏,博涉经史,游览四方,与邱浚、罗伦、陈献章为衣布交。为人重诺,尚风义,以致江湖间有言:“过金陵不识龙克温,犹徒行也。”自号“半闲居士”,著作甚富,有《鸿泥集》、《燕居集》。为诗濯濯有雅致,惜其集不传。
龙镡 (1364-1403)字德刚。明代万载县人。监生。十九岁选入南宫。后治水于泰州,视军辽东、四川、云南,授浙江按察使,左迁长洲知县,升晋王府长史。“靖难”事变后,以其不与晋兵,飞诏械下锦衣狱,不屈而死。收其骸骨时,其衣带中有自作
血书一封:“捐生固殒,弗事二主。别父与男,忍恸肝腑。尽忠为臣,尽孝为子。二端于我,归于一所。”
龙上元 明末万载县人。
龙凤祥 字文彩,号顺斋。清代万载县三都田北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举人。官云南省云南县知县、宾川州知州。因运铜舟覆,诖吏议。卒于伊犁戍所。著述散佚,仅《邮梦禅诗话》梓行。
龙兆祯 号退庵。明代万载县西都人。龙仪之裔孙。崇祯九年(1636)岁贡生。 监试第一。 选广西名隹容知县。在任期间修城设哨、捐俸垦荒,积谷备赈。巡按、藩司以清、廉、才以荐,北上道卒。
龙愚卿 名国贤,以字行。明代万载县东都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岁贡生。历任无锡训导、蕲州学正,署嘉鱼知县。年八十余卒。著有《茅窾微声集》。
卢兰 字春畹,号湘圃。清代新昌县(今宜丰县)宣风乡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岁贡。
卢松 字心如。清代新昌县(今宜丰县)星溪人。
卢肇 (818-882)字子发,号乐轩。唐代宜春县文标乡(今分宜杨桥乡观光村)人。其曾祖父卢挺,德宗时任袁州刺史。少时家贫,笃志好学。时李德裕贬袁州长史,投其门下问学。会昌三年(843)以第一名进士及第,成为江西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授潼关防御判官,卢商、裴休、卢简求先后奏辟从事。迁秘书省著作郎、仓部员外郎、集贤院学士,出为歙州、宣州、池州、吉州刺史。后因故罢官贬谪。广明元年(880)归乡,娱老以终。一生著述甚多,以《海潮赋》闻名。有《愈风集》、《卢子史录》、《文标集》。
卢从志 字二期。清代上高县河北岸人。诸生。家贫,弱冠即工诗文。为人磊落,负侠气。雍正六年(1728)大旱,知县刘承莆欲报灾,知府阻止,仍急于催科。从志协助知县越级上报灾情,径请缓征,获免本年钱粮三千二百两有奇。著有《自娱堂六草》,高安朱轼为之作序。
卢尔洛 字营周。清代万载县二都观上人。县廪生。淹贯经史,与鲁鸿、李荣陛、陈池凤讲学,咸推畏友。著有《春秋类释》。
卢荣光
(1879-1951)[KG*2]字铭鼎,号印农。宜丰县石市星溪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就读于京师大学堂。毕业后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曾任江西通志馆编辑。有《归
农唱和集》、《经学通论》存世。尝整理其祖母李乔松遗著《和鸾集》。
卢联桂 字继之,号筱珊。清代新昌县(今宜丰县)宣风乡十都人。抚州教谕卢殿衡之孙年轻时以诗联姻,与上高李乔松结婚。咸丰九年(1859)中举。先后任新建、南城、南丰训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