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帮儿女带孩子该不该要工资

标签:
家庭婆媳女性情感张宁虹 |
分类: 人生感悟 |
前几天看新闻说一对刚刚当上爹娘的小夫妻因为父母帮着照看孩子的事发生矛盾,由此引发了关于老人帮儿女照料孩子要不要付酬的讨论。这场讨论其实挺让人揪心的,老人拿不拿钱,儿女给不给钱,老人帮儿女带孩子是人情,辛苦付出获得酬劳是道理,当道理和人情发生冲突的时候,无论站在哪一边都说得过去,但生活本身恰恰是因为这些怎么说都说得通的事儿而变得堵心。
记得大概是六年前的冬天,我的一个朋友小刘生了孩子,两边的父母亲都没办法过来,小两口从没带过孩子,小刘的父母亲还没退休需要上班,老公的爸爸身体不太好,妈妈需要做临时工作挣钱贴补家用,所以只能是一对年轻人自己带孩子,手忙脚乱一个礼拜,俩人都快熬成了人干儿,眼圈乌黑没精打采,而且小刘的老公累得竟然晕倒了,半夜出去给孩子冲奶粉的时候直挺挺栽倒在地上,额头撞到玻璃饭桌的角,血流如注,大半夜又叫救护车忙着往医院里拉人。
我还记得那时候小刘说起刚当妈妈时的经历,泪眼婆娑。后来俩人实在顶不住了,雇了个年轻的小保姆,因为工钱比较低,谁知道小姑娘有点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照顾孩子更不能让小刘夫妇放心,接着又换了个年纪较大的老妇照料孩子,果然是有经验的保姆,对孩子照顾得很好,小两口总算没那么累了,可是一个月四千多的工资让小两口实在吃不消。本来工资就不高而且习惯了月光的小刘夫妇,两口之家忽然多了两个人,保姆吃住花销不算一个月还要拿走四千多,孩子奶粉一千多,这一来小两口压力太大,看着信用卡账单上的数字越累计越大,小刘的老公生怕陷进无底洞,赶紧注销了所有信用卡,把保姆辞退了,决定请自己的妈妈来北京帮着照料孩子。
小刘的婆婆本来在老家为贴补家用做着临时工作,接到儿子的请求只好到北京来照看孙子,把体弱多病的老伴独自留在老家。小刘一直都是每个月按时给父母亲寄钱,但那点钱不足以应付父母的生活开销,所以母亲才会做临时工。老太太到了北京,看到孙子也没觉得有多快乐,虽然每天把孩子照顾得很好,但总是愁眉苦脸的。刚开始小刘觉得婆婆可能是初来北京不习惯,情绪不太好,渐渐就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婆婆的脾气越来越大,经常唉声叹气的显得心事重重。
小两口觉得可能是老人带孩子太累,就想着法儿买些好吃的东西慰劳老人,可是老太太的情绪越来越不好,有点儿变得神情恍惚,带孩子也不像刚开始那样周到妥帖,小刘这才意识到婆婆情绪不好不是太劳累那么简单,决定和老人好好谈谈。这一聊,小刘才知道婆婆那样不是因为生活不习惯,也不是因为劳累,而是惦记着家里生病的老伴儿。
小刘劝婆婆把一直不肯到北京来同住的公公接来。婆婆不同意,一是因为老头儿不愿意给儿子媳妇添麻烦,二十老头儿在当地要定期到医院复查治疗,北京的医疗费用太高,三是街道发放几十元低保救济,但要求老人每周参加一次义务劳动,否则低保要取消。这么一来小刘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她问婆婆有没有其它解决办法,老太太欲言又止,好像很为难的样子。晚上小刘把这事儿跟老公一说,老公这才恍然大悟——妈妈不开心是因为钱!
老太太自从来北京带孙子,就失去了在老家的临时工作,虽然那份工作收入很少,但加上儿子每月给的钱,老两口的生活和老头儿看病勉强能应付。现在她没有了收入,老头儿在家肯定生活困难,看病吃药也会出现问题,老太太成天惦记着这事儿,当然如坐针毡了。
小刘的老公赶紧找妈妈商量,老太太说自己知道儿子媳妇负担重,不想给孩子添麻烦,可又放心不下老伴儿。老头在家如果钱不够用,肯定舍不得去医院检查和买药。小刘的老公又惭愧又内疚,忙着和小刘商量每个月给妈妈一些钱,小刘也同意了。俩人把想法告诉了老太太,小刘的婆婆终于笑了,说带孩子期间她接受儿子媳妇每月多给的钱,就当是带孩子的劳务费,等不需要她带孩子了就还按照原来的数给点生活费,她回老家后自己还做点散活儿挣钱贴补生活。
小刘的老公是个孝顺儿子,小刘是个通情达理的媳妇,婆婆也是个善良的开明老人,问题在三个人中间说开了就好解决了,没想到这个时候小刘的父母亲忽然不答应了,当他们打电话时听小刘无意间说起婆婆帮着带孩子还要付工钱的事,当时就不干了,认为结婚后小刘两口子一直给公公婆婆寄钱,现在老太太帮着带带自己的亲孙子,怎么还能张口朝儿子儿媳要钱呢?
小刘跟自己的爸爸妈妈来来去去讲道理,摆明公公婆婆的生活现状,但父母怎么都不肯同意女儿女婿的做法。他们的理由是小两口结婚的时候因为婆家拿不出钱来,小两口真真正正是一无所有的裸婚,小刘的妈妈实在觉得孩子这个婚结得可怜,给了小两口一万块钱,让他们去外地玩了一趟。婚后小刘的父母也一直没要女儿女婿一分钱,生孩子之前还怕他们经济紧张,特地寄钱作为女儿生孩子的费用。女儿的公婆经济上帮不了两个孩子倒也没啥,可总朝他们伸手要钱,到头来带个孩子还要拿工钱,这让小刘的妈妈对亲家母一肚子意见,无论如何也不同意女儿女婿这么做,在她看来这相当于女儿拿着她给的钱孝敬公婆。
小刘不敢把这话告诉婆婆,想着偷偷给婆婆钱也就是了,没想到小刘的妈妈居然算着小两口都不在家的时间专门打来电话,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亲家母,叮嘱亲家母不要拿孩子的钱,更不要把他们通电话的事告诉俩孩子。婆婆此后便不再拿小两口的钱,说街道发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涨了,足够老爷子在家用。老太太一直带着孙子到了一年多以后,其间过年的时候一家人都没办法回老家,小刘的公公又有病在身无法来北京,婆婆过年也没过好。直到孩子过了一岁半,小刘两口子觉得应该带孩子回老家见见爷爷,到了家里才发现电话中一直说身体很硬朗的父亲已经因为没钱买药奄奄一息,小刘的老公责怪妈妈没说实话,老太太在儿子儿媳的逼问下这才说出了亲家母打电话的事。小刘的老公当时暴跳着要找岳母算账,小刘也在电话里哭着喊着骂妈妈,回家探亲变了味道。小刘坚持带着公公到北京治疗,可惜老爷子病情已经很重,医生说继续治疗下去只会增加家里的经济负担,却不可能治好,小刘的婆婆只能陪着老伴儿回了老家,如此一来,小刘的老公把一切归咎于丈母娘的那个电话,如果母亲帮他俩带孩子能按时拿到钱,父亲的病也许就不会耽误。这个想法导致小刘和老公也产生了矛盾,最终闹到要离婚。那段时间小刘非常煎熬,好几次问我该怎么办。
小刘和老公没离婚,因为小两口感情真的很好,只是她老公此后再也没去过丈母娘家里,直到今天,翁婿之间只是礼节性的往来,没见过几次面,一切都源于当初母亲帮他照看孩子的时候给不给报酬的问题。今天很多年轻人可能都会遭遇这样的问题,因为多数年轻人是独生子女,生活负担不轻,需要老人帮着照料孩子,而如果老人没有收入,子女又没能力给老人足够的生活费,老人需要靠自己挣钱养老,在这样的情况下,老人照看孙子,子女付给报酬是理所应当;而如果老人有足够的退休工资养老,甘愿带孙子,情愿当带薪老保姆的话,也无可厚非。所以该不该给帮子女带孩子的老人付酬劳,其实根本上不是感情问题,也不是说得清的道理,而是要根据家里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既能解决带孩子的难题,又不至于让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因此下降,这才是最好的办法,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能让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前提下,把这些问题理顺,统统解决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