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亲情母爱教育女性张宁虹 |
分类: 情感故事 |
这是我从朋友那里听来的一个故事。那天我们坐在一起谈论如何教育孩子,说到现在的孩子特别自尊,父母稍有不慎就会刺伤他们,却又不知道如何才能成全他们的自尊。一个朋友跟我说起了这个故事,她说这是一件真实的事儿。
年轻妈妈晓燕三十二岁,在一家外贸工厂做打包工人,做的是不折不扣的体力活。她和厂里的那些精壮男工一样挥汗如雨,每天要在流水线上工作最少8小时,工资不高却很辛苦。很多人做不了多久就会离开,但晓燕却一直做这份赖以生存的工,因为她是个残疾人。
晓燕现在已经是工厂里的元老,连老板都会对她格外器重。提到晓燕,无论老员工还是新来的工友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她是个了不起的女人,这个身体残疾却很乐观的女子,给别人带去了许多坚持改变生活的勇气。
晓燕五岁的时候因为意外丧失了行走能力,上帝拿走了她的双腿,却也将她变成了乐观坚强的姑娘,很小的时候她的母亲看着跌跌撞撞的女儿只落泪,晓燕跟母亲说即使没有双腿也要把这一辈子的路走好。母亲没想到女儿能说出这样的话,但选择了相信,以后晓燕无论要做什么,母亲都尽量满足。家境贫寒,晓燕坚持上了几年学之后被迫辍学,自己跟着别人学会了折纸、剪纸、刺绣之类的手艺活,用灵巧的双手编织着美好的梦想。
几年后晓燕进了当地一家工厂,在生产线上负责操作打包机,同时做些其他活儿,也是在那里她认识了一个憨厚的小伙子,收获了她的爱情,后来两个人组建了家庭。
儿子聪聪出生了,健康活泼的小家伙给小两口简单的生活带来了更多快乐。晓燕把自己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儿子身上,希望给他最好的生活。虽然她早已习惯了别人看自己时的异样目光,也觉得自己靠双手养家不比任何人差,但她从孩子小小的目光里感受到了特别的情愫,儿子似乎很介意别人关于他妈妈的议论。
为了不给孩子添负担,晓燕在几年里一直不去学校,避免让更多孩子知道聪聪的妈妈是个走不了路的残疾人。那时候晓燕的想法很单纯,但并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结果,儿子仍然受到了影响,而且他小小的自尊心好像深受伤害。
聪聪的老师给晓燕打电话说孩子越来越不爱说话,不和别人玩,性格变得孤僻,上课时候还经常走神。接到老师的电话,晓燕想了很久,决定改变自己以往的做法,亲自去学校接聪聪放学。她摇着三轮的扶手一路颠簸到了学校,没想到聪聪远远望见妈妈,竟然躲进了学校门口的人群里。
晓燕的目光始终盯着在人群里躲闪的聪聪。学校门口的人越来越少,聪聪藏不住了,左右看了又看,这才匆匆忙忙走到妈妈身边,拽了拽妈妈的袖子,自顾自先走了。晓燕知道自己以前可能忽略了聪聪的感受,他毕竟只是个孩子,做不到坦然面对妈妈是残疾人的现实。
回到家晓燕决定和儿子谈谈,话一开口聪聪就哭了,说前一段时间有个同学把从自己父母那里听来的关于聪聪妈妈的事说给大家听,但那些话从一个顽皮孩子嘴里说出来就完全变了味道,同学们知道聪聪有个残疾妈妈,有个干粗活儿的爸爸,于是时不时有人会无心地嘲笑聪聪,和聪聪比较要好的几个同学也开始渐渐疏远他。
晓燕因为最怕而极力避免的事还是发生了,直到此时她才发现自己可能做错了,她遮掩自己的身体缺陷原本是为了保全儿子的面子,但这可能恰恰让孩子少了面对现实的勇气和心理准备,在突如其来的变化面前反而有了心理负担,看似伤了自尊,其实多了自卑。
晓燕问儿子嫌不嫌弃妈妈,儿子摇头;她又问儿子觉得妈妈是不是勇敢,儿子点头。她对儿子说:“妈妈自己都能坚强地面对残疾,你要比妈妈做得更好,因为你一直都是妈妈的骄傲。妈妈不能走路,所以你更要学得坚强,做个小小男子汉,这样将来才能好好照顾走不动路的妈妈。”
小聪聪点头,晓燕不知道自己说得对不对,也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听得懂。那天夜里她一夜没睡觉,给儿子缝了好些彩色的沙包。第二天聪聪带着妈妈连夜缝的彩色沙包到了学校,同学们看到漂亮的沙包,啧啧惊叹,更抢着要和聪聪一起玩。那天回家,聪聪脸上荡漾着灿烂的笑,小小的沙包让聪聪感受到了妈妈带给他的荣耀。
那以后聪聪在学校用的很多东西都出自晓燕之手,那些由她亲手做出来的小玩意儿丰富了聪聪的生活,更改变了他的状态。竹编的小蜻蜓,树枝做的小家具,漂亮的剪纸,藤编的文具盒等等既好看又独特的东西让聪聪的小同学们眼馋又羡慕。老师寻找时机告诉大家那些漂亮的东西都是聪聪的残疾妈妈亲手做出来的,孩子们先是不信,接着惊讶、羡慕和钦佩,纷纷夸聪聪的妈妈能干,还有不少孩子要聪聪教他们学手编。聪聪变得快乐了,妈妈一个小小的改变带给聪聪骄傲和满足,更教会了他面对现实。
那以后聪聪的班里多了一堂雷打不动的手工课,每逢周五下午的手工课,老师除了正常教学之外一定会请聪聪教大家学习手编,而之前几天里聪聪回到家里除了写作业之外,一定会认真地跟着妈妈学习手编等技术。晓燕更累了,但她笑得更甜了。
我听到这个平常人的平常故事,内心荡漾着感动,也许只有为人父母的人才能明白晓燕这位残疾妈妈的一番苦心,她用心给孩子创造了少忧多乐的童年,更让孩子学会了坚强,懂得了乐观地面对现实这个平平淡淡的故事,闪耀着母性的光辉,这位残疾妈妈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