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女人女性奢侈品时尚张宁虹 |
分类: 时尚生活 |
前些天跟某银行有个合作,合作与奢侈品相关。工作之余闲聊的时候,一位姓李的银行职员给我讲述了一个故事,并且颇多感慨,据说这个故事曾在他周围引发了针对奢侈品的不小的讨论。小李对奢侈品绝没有好印象,因为他在银行信用卡部门上班,他见过太多女孩子为了一两件奢侈品,欠了信用卡费,焦头烂额。当然,小李给我讲的故事也与此有关。
说是有一天,小李接到一个多年没联系的朋友的电话,向他求助。向他求助的朋友是个普通上班族,月薪四千多块,因为办了小李所在银行的信用卡而又欠了不少费用,所以请朋友帮忙摆脱被银行追债的危机。
小李的朋友今天的尴尬源自几个月前的一次冲动消费,她某一天外出办事,随身携带的一个很普通的包遭到了别人的嘲笑,她一气之下花3万块买了个名牌包,面子是挣回来了,但接下来的问题却让她始料不及——横空出世的三万消费让她不堪重负,几万块钱买来的包她又舍不得用,只好放在家里小心珍藏。这真有点无奈而又啼笑皆非。
为了得到那个名牌包,小李的朋友花掉了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八千块钱,还从信用卡里刷了两万多块。那八千块钱攒得着实不易,她工资不高,要租房要生活,舍不得买衣服,不敢买化妆品,吃饭都很对付,饶是如此也花了一年多才攒下这八千块钱。心仪的包终于到手了,心里的气也消了,自信算是暂时有了,可接下来就剩下急了。
三万块钱的一个包对普通工薪阶层来说绝对算得上奢侈品,小李的朋友为这个小小的包要搭上近一年的工资,而且有了这个包,她既不敢背着上班,怕丢了,也不敢背着逛街,怕挤公交的时候划破了,放在家里又觉得有这么样的好东西不拿出去晒晒实在太笨,如何处置这个包,什么时候带出去美一美,成了令她头疼的事。包的问题还没解决,钱的问题跟着就来了——她每月都要偿还信用卡的最低还款额,这一来生活捉襟见肘,实在担负不起了只好向朋友求助,希望能够求求银行,延长她偿还资金的时间。
小李又气又笑,对朋友又心疼又无奈。为了一个博取面子的包,朋友搭上时间,耗费金钱,费心费力却没有得到期望的满足,那个包非但没给她带来快乐,反而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烦。不过小李的朋友却也有一番自己的道理:买了这个包以后,她曾背着去公司那么两三回,觉得周围同事的态度明显变了,以前总笑她抠门土气的人如今纷纷投以艳羡眼光,连老板都夸她的包好看,衬得人也漂亮多了。最重要的事,这个包给了她足够自信,她自嘲地说自己以前是个丑小鸭,如今勉强算得个时尚达人。
我对小李的朋友不置评价,只说说奢侈品。奢侈品也就是非生活必需消费品,过去的奢侈品大多为豪宅、游艇、私人飞机和名贵珠宝等,因为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即,所以才叫做奢侈品。不过现在的奢侈品定义和范围宽泛了许多,也走进了更多人家,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甚至工薪阶层都成为奢侈品消费的生力军。奢侈品是一个梦,不常做,但美好。
对于多数人来说,省吃俭用几个月买个名牌包肯定不是很明智的做法,但如果这个包能确然带来应该有的变化和自身的某些方面得到提升,那也许就值了。
小李的朋友因为一个包,有了某些有益的改变,这符合大多数女人喜欢奢侈品的基本理由。女人的自信很多时候并不来自于内心,而源于外在,比如引以为傲的学历、令人嫉妒的容貌、精心呵护的男朋友或者是一次实实在在的物质享受。女人只要不沉迷奢侈品,有那么一两件像样的东西,还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拔尖的奢侈品消费国,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奢侈品消费属于中国。通常情况下,所为奢侈品是特定年龄的特定人群在具备了特定的经济能力之后的消费对象。从经济学角度看,奢侈品消费并没有好坏,跟大多数人吃米饭少数人吃鱼翅一样平常。不过眼下中国却有越来越多年轻人正在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军,不过这个群体年纪不大,经济能力有限,所以才会有了类似小李的朋友这样的人,为虚荣所累,得不偿失,更有比较极端的女孩子为了一件奢侈品,任何出格的事情都可以做。
奢侈品对女人来说,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美梦,同时也可能成为一种病。
从社会学意义来看,奢侈品确能提升个人品位和生活品质,奢侈品通常质量、设计、用料,文化传承、包装、售后都要远远优于一般商品,虽然奢侈品未必最贵,最贵的也不一定就是奢侈品,但从整体而言,奢侈品代表一种品质,奢侈品消费是一种生活方式。
对于多数女人来说,奢侈品成为一个美丽的梦,要比成为心病好得多。奢侈品虽然夺目闪亮,虽然让人爱不释手,虽然可以让人期待梦想,也可能给人奋斗动力,但女人不能得到了奢侈品而丢掉了自己。人生最大的奢侈品是健康和幸福,快乐平安才是不能放弃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