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年我们一起“比”掉的快乐

(2012-06-07 10:13:48)
标签:

女人

女性

人生

生活

比赛

攀比

幸福

快乐

杂谈

张宁虹

分类: 虹的世界

那些年我们一起“比”掉的快乐

要写这篇博文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了自卑这个词,虽然我不是个自卑的人。不管出于对自己的认可还是由于父母的宽容,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但也不是那个永远落在别人后面的人。

 

开博的这几个月,我常会收到一些邮件,在这些有着各种各样的人生经历和感慨的交流中看到最多的两个词是不幸和自卑,而说出我很自卑四个字的人,有相貌平常的女孩子,有学历平平的小青年,当然也不缺少事业有成或者家庭幸福的人。无论在别人眼里是不是优秀和成功,至少在这些人看来,自己永远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

 

事实上我相信没有谁是真的第一,之所以觉得不如别人,是因为在心里去跟别人比,而且是跟那些走在前面的人比,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感慨,觉得自己永远挣比别人少的钱,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过着不如别人的生活,长得不如别人漂亮,甚至老婆没有别人的好看,孩子不如别人的听话,领导也不如别人的开明……

 

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比”,不比不舒服,不比就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前些天我在美国有机会应邀参加了一场由家长组织的垒球比赛。那是一场12岁年龄组儿童的赛事,场上场下除了比赛的队员,从教练到观众,从裁判到啦啦队,全都由孩子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担任,每个人都十分尽职,每个人都对比赛给予同样重视。

 

在中国可能很少能看到这样的比赛,自始至终双方的成绩十分接近,孩子们一脸严肃,俨然一副参加国家级赛事的架势,而且那架势就像是在参加总决赛。

 

由于不大了解比赛规则,我看得有点云山雾绕。不过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所有担任拉拉队员的家长对场上失球的队员都会报以此起彼伏的鼓励和肯定,鼓励的声浪几乎超过了孩子们得分时得到的赞扬。那是一场精彩的比赛,只是到了比赛结束,我都没能把家长和他们的孩子一一对上号,在我看来那些大人们好像是所有孩子的父母,而那些在场上比赛的孩子又是所有父母的孩子。

 

这让我有点惊奇,如果是一场在中国进行的孩子之间的比赛,我恐怕早就将每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认得清清楚楚,甚至即便只是一场孩子之间的小小的争吵,如果他们的父母在场,恐怕很多时候非常容易就能分得出谁是谁的孩子,谁是谁的爹妈。

 

我看到的这场比赛很激烈,但又不太像是比赛,更像是一次表演,孩子们演对手戏,父母们则是在一旁观看的观众。那些身为拉拉队员的父母,绝不仅仅只鼓励自己的孩子,也绝不仅仅只把掌声送给得分和胜利的孩子。无论哪个孩子得分,也不管那个孩子出现了失误,对于在场上认真比赛的孩子,大人们绝不吝啬的自己的掌声,还有鼓励的加油声。

 

看比赛看得很过瘾,但也有些感触。回过头来想想我们走过的童年,除了那些品学兼优而又非常听话懂事的孩子,别的孩子似乎从未享受过这样的礼遇,不是得分时的称赞,而是失意或者不如别人的时候得到的鼓舞。

 

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经历中,似乎一直被父母有意无意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着长大,在学校被老师拿来与别的学生比较着长大,在生活里被拿来同邻里间的孩子比较着长大。我们学过的那些书里除了文字,最多的就是英雄和榜样,老师的嘴里除了考试就只剩下那些优秀学生的名字,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曾经觉得自己是那个格外渺小的人,别人永远是比自己强的孩子。

 

也许是习惯了比较和被比较,所以即便到了十年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同样常常会拿自己跟别人比,似乎“比”成了生活下去的能量源泉,“比”是促使自己努力下去的唯一动力。

 

回过头来看看走过的路,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是一路跑过来的,不管是自己有意识地追赶别人,还是被父母和老师逼着追赶别人;而我们一路跑过来,前面永远都是那些优秀的孩子遥遥领先,自己却从来没有被认可过,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因为父母和老师用来比较的标准永远在拔高,我们也能看到,前面永远有比自己跑的快的人,我们同样清楚,自己注定不会成为最优秀的那个,于是年少时候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你看看某某家的孩子多好,什么都比你强”或者“你就不能学学某某吗?那是个多么优秀的学生”之类,而长大了之后在心里总有一个声音挥之不去,总有人在前面招手让我们追,也总有人在身后追我们。

 

我不觉得比较本身是一件很错的事,只是如果把比较作为手段和途径来帮助自己看到问题和寻找方向,而不是作为活着的目标,那样的人生会不会更加阳光,更加轻松一些呢?别人挣钱比自己多,别人的工作比自己好,别人有更和睦的家庭……那些比自己强的人,总有强的理由和原因,但只要冷静想一想就会明白,无论是什么原因成就了他们的“强”,这个原因一定不是“比”出来的。为什么一定要比呢?只要是比,就一定会有输赢,一定会有一个人面对失败,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比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制造“输”。

 

我们被“比”着一路走过来,今天也许还在比,或许将来还要“比”下去。比来比去,发现其实自己永远跑在不前不后的位置,往前看永远有人比自己快,往后看,永远有人不如自己。假如有一天不再去比了,生活其实依然如旧,往前看我不如人,往后看人不如我,但日子可能就单纯得多了,压力就小得多了,我们看到的就不再是房子比别人小,收入比别人少,穿得没别人好,而是听见房子里的笑声,看见经营出来的生活,体会到知足带来的惬意,原来没有了攀比的人生,其实更加轻松畅快。

 

人生毕竟不是比赛,生活更不是比赛,为什么一定要比呢?跑得快的人生不一定更幸福,比来比去,不见得能赢了什么,却往往输掉了快乐。

 

那些年我们一起“比”掉的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