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遭遇“刺善”还要不要行善?

(2012-05-09 16:40:21)
标签:

女人

女性

人生

生活

幸福

慈善

善良

杂谈

张宁虹

分类: 人生感悟

遭遇“刺善”还要不要行善?

转眼就是5.12,不愿想起又无法忘掉的日子。今年的5月13号又是母亲节,不知道有多少在四年前那场浩劫中失去了母亲的孩子会思念妈妈,有多少在地震中没有了孩子的母亲会哭湿衣衫。

 

四年前的那个午后,天气同样有点闷热,在外忙完事情归来,感知到地面晃动的时候还以为是因为在外太热造成的眩晕,短短几分钟后,就有人从网上披露了西南大地震的消息,此后的很多天,心始终被泪水浸泡着,一刻也不愿意离开电视,牵挂那些埋在废墟中的孩子,同情那些失去了亲人的百姓。我相信没有几个人不记得四年前那个五月,全体国民的心都湿漉漉地透着悲伤。

 

灾难过去很久了,无论忘记伤痛是好事还是坏事,不管是希望忘掉悲伤从头再来的人,还是悲伤淡得可以忘记的人,都已经渐渐忘掉了那个午后,那个悲伤而忙碌的五月,甚至想不起那时候不约而同地曾经那样积极捐款,想要领养一个孤儿,想要亲自去灾区看看。

 

前几天看到民政部官员说,不要因为个别机构的不良做法而影响对慈善事业的整体评价,忽然就想到了慈善这个词。尽管慈善这个词在过去的两年中被蒙上了太多灰尘,以至于在国民心中它只是一个披着光怪陆离的衣衫的概念,已经见不到本来面目,也不想知道它究竟是什么面目。

 

民政部出来说话,从侧面反映出了慈善目前正遭受着严峻考验。按照官方说法,去年以来,一些慈善组织在公开透明方面存在的问题经媒体曝光后引发公众密切关注,不能因为个别公益慈善机构的不良做法而影响我们对中国慈善事业总体发展形势的判断与评价。也许是这两年来暴露出了太多问题,所以至少从表面来看,中国的慈善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以至于影响到了包括公立机构在内的慈善体系的公信力,正所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本来无论好坏始终是一锅汤,因为有了老鼠屎,它就不再是汤,而是端在手里难以下咽、举手扔掉又非常可惜的东西。

 

我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几年前周围的朋友同事中还有不少人关心慈善事业,虽然谈不上热衷,但只要是哪里出了灾害,无论出于善良的本意还是人道方面的义务,大家都愿意伸出手来援助需要帮助的人;仅仅两三年之后的今天,尽管我们不希望任何地方出现灾害,但如果真的出现了灾害,相信愿意伸出援手的人比之几年前将大大减少。不是人的善心打了折扣,而是被一些人践踏了的善良之心不愿再被愚弄。

 

这是个悲剧,也许是我们生活的环境特有的悲剧,更是未来有可能因为灾害等原因急需帮助的人的悲剧。因为有了那样几起曾经沸沸扬扬的事件,慈善在很多中国人的心里就不再是帮助弱者重建生活的锄头,而是一把利器,为一些人挖掘不当利益,同时刺伤善良的人。

 

慈善变成了“刺善”,我们还要不要行善?也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甚至不少人出于激愤给出了决然的回答:不要!

 

我曾经看过一篇佛经故事,已经不太记得清具体的文字表述,大致意思是佛和一个凡人的对话,凡人觉得自己做了坏事别人不知道,就未必是坏事;自己行善积德,别人不知道,善行也就不是善行。佛的回答是:做了就是做了,没做就是没做;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做了善事即使别人不知道,那也是好事;做了坏事,即便能瞒得住所有人,那也是坏事。善恶在自己心里,善则行之,恶则熄之。

 

中国人自古崇尚善举,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体系的核心之一,中国人从不吝啬自己的善良之心,也很少怀疑别人的善良之心,只是去年有了小悦悦事件,其后是救助老人反而被诬陷的事件,再加上即期与慈善机构有大小关联的事件,几乎将国人刚刚燃起来的慈善之心浇灭,由此出现的谈善色变也情有可原。

 

慈善是个事业,是人类社会特有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从慈善本身来讲,在中国还有很长的成长道路要走,还有很多东西需要逐步完善,直到它完全在阳光下枝繁叶茂。这不是平民百姓一两个人能做到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一蹴而就的。但就个人来说,即便对一些慈善机构失去了信任和信心,也不能失去对别人的友善之心,生而为人,就要恶小也不为,善小亦为之。善良是一个人的本性,是对弱者的同情和援助,与别人无关,与慈善机构无关。

 

我们需要批判某些机构,某些人,某些现象,但不能因为批判就不去做自己该做和愿意做的事情。事实上中国人有足够的宽容,即便有了小悦悦事件,相信如果在路上遇到受伤的小姑娘,多数人仍然会伸出援手予以救助;即便有了帮助老人反遭敲诈的前车之鉴,在路边见到病情危急的老人,多数人都不会不管不问;即便有了爱心捐助挪作他用的不良行径,很多人仍然始终如一地贯彻着自己的原则,该助人时就助人,因为人心都是肉长的,每个人心里都装着善良和温情。

 

善良之心被伤害,我们可以想办法避免伤害而不必把善良隐藏起来。我认识一位朋友,定期会号召周围的友人拿出一些暂时不用的物品,聚集起来专程送到西北和西南的贫困山区,不依靠任何机构,也没有任何诉求,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他的行动也获得了所有人支持,每次前往山区的时候,都会带去很多东西,也会有不少人一同前往。大家很少捐钱,也没有任何约束和指令,只是将一些适合的东西带去,旧衣服、旧书籍、简单的文具等等,花不了多少钱,但是能解决山区孩子们面临的实际困难,那也许比给他们钱更好——很多山区有钱也买不到城里人用旧了的那些衣物和文具。我还有个朋友,在网络上比较活跃,经常号召大家救助流浪猫狗,虽然不是助人,但她的行为同样体现了善心,同样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和支持。

 

一些人、一些事曾经伤害了别人的善心,但作为行善的人来说,自己的善行被人践踏已经非常不幸,如果因为那些践踏善行的人而使自己彻底丢掉善心,岂不是更加划不来?

 

我们不需要鼓吹慈善,也不必依赖于别人而行善,只要始终揣着善良走在人生路上,总会有人需要你的温暖,总会有人因你的善良而得到温暖,这就够了。善良不是口号,善良没有标尺,善良是送给夜行人的一支烛,是给孤独者的一句安慰,是给老人的一次搀扶,是给跌倒的孩子的一句鼓励。最重要的是,善良是心里的一盏灯,照亮别人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生命始终明亮。

 

尽管我们活在灰蒙蒙的尘世,但别让善良的心蒙上灰尘。

 

遭遇“刺善”还要不要行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