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戒律学纲要》第七篇三世诸佛的摇篮-菩萨戒纲要 第二章 菩萨戒的内容与分别(二)

(2015-04-26 19:25:05)
标签:

菩萨戒

三聚净戒

救生

摄律仪戒

小乘

分类: 教义论述类

第二节 菩萨戒的内容

菩萨戒的可尊可贵,乃是由于涵盖而又超胜了一切戒的缘故。菩萨戒是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等七众戒之外的波罗提木叉(别解脱戒),菩萨的身分,可在七众之中,也可在七众之外,优婆塞优婆夷可受菩萨戒,乃至比丘比丘尼也可受菩萨戒,这是存在于七众之中的加受菩萨戒。依《梵网经》说:「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畜生乃至(神鬼的)变化人,都有资格受菩萨戒而称为菩萨;这是七众以外的单受菩萨戒。这些单受的菩萨,在发心的程度上说,虽然超过了小乘的七众,但他们在七众之中没有地位,也不能站在七众之前。因为佛制的次序,是以七众为准,而不以菩萨为准。

菩萨戒的内容,是三聚净戒。所谓三聚净戒,一共只有三句话,但却包括了自度度人及上求下化的所有法门。这三句话是这样的:

1.      持一切净戒,无一净戒不持。

2.      修一切善法,无一善法不修。

3.      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

在经中称这三聚净戒为:第一摄律仪戒,第二摄善法戒,第三饶益有情戒。所谓三聚净戒,就是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的三大门类的一切佛法,作为禁戒来持守。在小乘七众戒中,作恶是有罪的,不去积极地修善却不会有罪;杀生是有罪的,不去积极地救生,却不会有罪。所以小乘戒只能做到积极地去恶消极地修善,积极地戒杀消极地救生;菩萨戒则既要积极地去恶修善,也要积极地戒杀救生,把不修善与不救生,同样列为禁戒的范围。因此,菩萨戒是涵盖了七众戒,而又超胜了七众戒。

三聚净戒的内容,可以说是无所不含无所不包的:摄律仪戒,涵容了大小乘的一切戒律、威仪;摄善法戒,包罗了八万四千出离法门;饶益有情戒,概括了慈、悲、喜、舍,广度一切众生的弘愿与精神。

所以,三聚净戒,也总持了四弘誓愿的精神!

http://s9/mw690/002YEwOxzy6RSAi8e2418&690第二章 菩萨戒的内容与分别(二)" TITLE="《戒律学纲要》第七篇三世诸佛的摇篮-菩萨戒纲要 第二章 菩萨戒的内容与分别(二)" />

菩萨戒的内容,是三聚净戒;三聚净戒的精神,则无善不举,无德不备,无法不包,无大不及,无微不至,而又无远不届与无功不成的学佛法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