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意尽在不言中(七)

(2014-11-04 09:48:34)
标签:

佛学

百川赴海

百川

禅意

尽在不言中

分类: 禅与禅宗

默照理圆,
莲开梦觉。

默照的工夫,成熟圆满,便是悟入圆理,也即明心见性。智慧心和亲证实悟的见地开了,就好像清净的莲花开了,生死的迷梦也就醒了。佛法常以梦幻等形容生死的经验,说明生死如梦,并非实境,只要明佛心见佛性,亲睹自性无性的本来面目,便名为梦觉或梦醒。例如永嘉玄觉禅师的〈证道歌〉中,即有「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之句。

百川赴海,
千峯向岳。

这是形容默照心境的豁达辽阔。「百川」是喻众生根器虽有千差万别,终究都会成佛,「百川赴海」便失百川之味,如《法华经.方便品》云:「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千峯」是喻众生的无尽烦恼,「向岳」是喻默照心的全面统一。

在默与照齐头并用的心境中,以百川及千峯的历历分明,来解释照的功能,又以赴海及向岳的顺流归一,来形容默的力量。差别即与无差别的境界是相即相通的,百川奔驰,千水竞流,同归于海,千峯起伏,万峦层叠,共归一岳。都在说明默照的动静互资,悲智双照,妙用无边。

如鹅择乳,
如蜂采花。

这是两个比喻,以喻默照功熟的禅者,有监别取舍的能力。据《正法念处经》有一则关于鹅王的传说:「水乳同置一器,鹅王饮之,但饮其乳汁,仍留其水。」另在《佛遗教经》有云:「如蜂采花,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此皆表示一位修行默照方法已经成功的禅者,已证无分别的理法,故也不再受到烦恼、分别、执著、舍不得又求不得的困扰,但他对于现实世界的伦理、法律、风俗,以及学佛者的仪律等,不唯不否定,而且更能把握分寸,恰如其分,适时适处,取其所当取,舍其所应舍。那就是「在什么立场说什么话,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那是积极而又条理井然的修养工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