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内教研组活动记录-集体备课
(2015-04-01 14:13:15)
城北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名 称
|
第5周组内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
时间(周次)
|
4月1日
|
地点
|
二年级教室
|
主备
|
陈老师
|
记录者
|
胡老师
|
出 席
人 员
|
陈老师、胡老师、王老师、孙老师
|
活
动
过
程
|
《雷雨》教案
一、课前交流
1.用掌声欢迎老师。
2.跟着老师拍手,让掌声变化。(手举高拍,表示掌声响些;手摆在胸前拍,掌声稍轻些;手摆在下面拍,掌声很轻。)
3.老师示意学生练习拍手。
二、谈话导入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夏天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一转眼就会下起倾盆大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夏天的与雨。(板书:雨)
2.夏天的雨还时常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叫什么?(板书:雷)相机提示书写规则:小雨点落在田里。
3.齐读课题,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再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音,并标出自然段。
(师:同学们,大家读完一遍,就向老师伸出一个手指头,读完两遍呢?——两个手指头。好,开始吧。)
2.检查读书情况。
1)开火车读,每人一段。
2)课件出示雷雨中、雷雨后两幅插图,要求学生说出分别是什么时候?老师相机板书,并要求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而判断出来的。
3)找出雷雨前、中、后的自然段。
四、朗读感悟。
(一)学习雷雨前的段落
师:雷雨前的画面就藏在文中,大家边读边想,你眼前会出现什么画面?
1.自读课文第一到三段。
2.指名学生读文。引导学生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生1:天黑沉沉地压下来。
做动作理解“压”,引导学生边读句子边做“压”的动作。
生2: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1)出示词卡:乱
2)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当风中的小树,体会“乱摆”。
生3: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1)指导书写“垂”。(哪一笔画出现得最多?各笔横长短都不同。和老师一起在田字格里书写。)
2)老师做动作
“垂”,一下子就下来了,小蜘蛛为什么这么着急呢?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生4:还看到了闪电。
出示词卡:闪电。练说词语:越
越
3.师生合作读第一到三段。(师: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一场大雨就要来了。)
过渡:开始下雨了,引导学生一起拍手,表示雨声。并通过老师的示意,表示出雨从小到大,又由大到小。(课前拍手游戏在这里应用)
(二)学习雷雨中的段落
1.学生自读。
2.指名学生读,并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雷雨中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哪儿感受到雨大?
4.想象说话:假如这时你正在街上,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三)学习雷雨后的段落。
(师:雨渐渐地,渐渐地小了,停了,推开窗户,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雨后的清新吧。)
1.鼓励学生谈谈自己感受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美丽的彩虹。
出示词卡:彩虹。师讲述“虹”的故事,便于学生区分“虹”与“红”,并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两遍。
2.说话练习:小蜘蛛,你坐在网上干什么呀?引导学生说出雨后的景色。
3.生配乐朗读课文。
4.师配乐引读课文:雨停了,推开窗户,一阵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抬头看—— 树上—— 池塘里——
五、欣赏儿歌,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1.读儿歌
欢迎小雨点
来一点
不要太多,
来一点
不要太少,
来一点
泥土裂开了嘴巴等,
来一点
蘑菇撑着小伞等,
来一点
小荷叶站出水面等,
小水塘笑了
一点一个笑窝,
小野菊笑了
一点敬一个礼。
2.小结
交流
胡老师:陈老师设计的课非常好地体现了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课堂特性,它姓“语”、姓“小”、姓“低”,表现在定位学段目标——准确而又适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读书、识字是首要任务,这样的设计对读书和识字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初读课文时,为了落实“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一目标,给了学生充足的自由读书时间。检查反馈时,先让学生把带有生字的词语、句子读正确,然后设计开火车朗读课文,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评议和指导,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的具体的语境中,学生经历了识字的过程。第一课时让全体学生读通课文,这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底线”,也是学生形成语感、提高语言学习质量最重要的渠道。
王老师:课堂设计最后一个环节的安排上,让学生与生字见面,并通过找朋友,强化了对本课生字的巩固。在生字指导中,选择难写的“垂”进行指导,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和笔画位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示范书写。我们看到了扎实、真实、朴实的课堂。
孙老师:《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10项要求,而其中的许多要求,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等,都在设计的这节课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应该说,张老师的这堂课是一节落实学段目标要求,值得我们很好借鉴的课例。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