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体成型SMD电感层间测试的问题

(2018-03-22 14:58:20)
标签:

电感

层间测试

一体成型

生产过程中发现,1)某款产品在层间测试(200V,电晕5)时调用标样波形测试,波形曲线乱七八糟,很少有与标样吻合的;取L值和Q值OK且居中的产品做标样重新取样,问题还是一样(波形对不上,面积差很多),能吻合的已然很少;
2)另一款,先测试L值和Q值,合格后,测层间,20%被击穿,短路了,拆解线圈做针孔测试,发现针孔密集(成型前线圈不多于一个针孔)。

问一:1)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用什么方式可以改善这种状况?有没有别的测试方法可以替代,比如直接测L、Q有没有什么风险?
问二:2)情况出现的原因怎样?有何预防措施?不测层间是否会影响客户使用或造成什么风险?

答案一:根据你的产品应用,此类产品在很多应用场合,是不需要这么高的电压的,
但是,只测L、Q也是有风险的,
线圈规格和配粉工艺不佳,特别是绝缘,还有成型条件不合适,都是会产生这种状况的。
最后,感值很低的产品,也不适宜做层间测试。

答案二:短期对策:由于趋附效应,拿几颗不良品与良品去量测1M~30M Rs值,做个Frequency VS. Rs,你会发现,不良品在1M情况下就已经和良品的Rs值区分开来,所以怎么做,不用再多说了吧
中期对策:绕线功率电感应用在Smart phone,电压给那么高干嘛?首先量测机台真实的输出电压,然后逐步减电压去Sorting产品,多测试几遍,选择合适的电压
长期对策:铜线的均匀度?治工具光洁度?机构搭配?线圈设计?粉材颗粒?成型压力?温度?等等去QFD

答案三:一般来说面对客诉或问题
要了解原因有三
1.手上有不良品(公司内部)
2.客户使用后不良品
3.以上两者分析后的报告和推论,可以再现不良品证明以上两者有找到实际的真因,不然做了下次又出来了
假设当初的开规格书的规格没有过高
正常的饱和电流操作下
经过客户使用过的条件产生的不良品才是真正反映实际问题的
从客户不良品分析通常有以下异常依照顺序排列(有一颗产品有几种的异常)
1.Q or Rs佔90%
2.感值异常/产品失效40%
3.层间测试异常20%
4.内部烧焦/外部烧焦20%
一般来说电气测试有L/Q or Rs/RDC
问题来了
1.要调整条件来测试L/Q or Rs ??通常会加大频率
2.大电流(6x6以上)的低感产品测试Q值/RDC,保证测试不准,因为你的量测製具就有问题了,所以测试或测包的Q或Rs的准确度你要搞清楚你的製具和量测的内电阻等问题,还有测试的频率要调高
3.层间测试需要一定量的产品来定义波形和其他判断因素.......通常绝多数的公司都没有用一定量来定义波形..那要怎麽定义呢...就要用没有破损的线圈来作gold sample
4.除了以上几种方法.......一线大厂还有用另外的方法测试...就在上述的原理中就不再详述了。

大比特论坛网友更多精彩回答:http://bbs.big-bit.com/thread-172426-1-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