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用语“否定词+空穴来风”
(2012-04-13 11:19:43)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之拾 |
名词是不受程度副词修饰的,这是汉语,特别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语法规范。因此,除了古文里有用程度副词修饰名词和现代大作家偶尔可以用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算作词类活用以外,一般的情况下或一般的人在表达时,是不用程度副词来修饰名词的,如果有,就算病句。可是近年来,由于用程度副词特别是用“很”修饰名词的现象,徒然严重,不论是各种传媒,还是日常生活,我们都时常能读到和听到“很+名词”的表达语。
于是,就有 顾春燕先生撰写了一篇《时尚用语“很+名词”》(《语文学习》1998年第6期),为这种愈演愈烈的“很+名词”的现象作了一番分析,并指出其存在的理论根据。
如果说时尚用语“很+名词”有其存在的理论根据,且因为“语言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一样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词性活用的新发展》一文的首句语,载于与《时尚用语“很+名词”》的同期《语文学习》),那么近年来另一种愈演愈烈的时尚用语:“否定词+空穴来风”,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先看愈演愈烈的情形:
我们一定要重视新诗的诗体重建。非有新变,不能拯衰起弊。俞平伯半个多世纪以前就曾警告说:“白话诗可惜掉了底下一个字。”半个世纪以后的诗坛现状告诉我们,他的的警告不是空穴来风。(《论新诗的诗体重建》,载于《诗刊》1997年第10期)
除了东盟国家外,西方许多金融界人士也相信索罗斯的确在这场危机中发了大财。果真如此的话,他是纯粹为了赚钱,还是像马哈蒂尔所指责的那样是出于政治目的呢?作为商人,说他不想赚钱不会有人相信。综观其一生之所为,说他纯粹是为了赚钱也不确切,马哈蒂尔对他的指责也不能说是空穴来风。(《索罗斯:一个以金钱解决问题的人》,载于1997年11月7日《广州日报》)
其时陈源《闲话》尚未面世。鲁迅以“死地”为题,绝非空穴来风——这一热点用语,滥觞于研究系政客林学衡。(《七十年前的一桩公案》,载于《语文学习》1997年12期)
美国记者的倡仪绝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纸上谈兵。就在今年6月,克林顿总统还在公开场合劝告美国人通过志愿工作更多地为他们的社区服务。(《且听美国记者说乔安山》,载于1997年12月14日《中国青年报》)
如果克林顿真的指使莱温斯基撒谎,那么根据美国法律,他就犯下了教唆他人作伪证和妨碍司法公正等罪行,轻则遭到国会弹劾,重则将被判处10年临禁。这可不是空穴来风。1974年,当时的总统尼克松就是因为被指控作伪证而被赶下台的。(《绯闻套住克林顿》,载于《半月谈》1998年第4期)
近代读经思潮的滥觞,并非空穴来风。它和清末新式教育兴起很难绝然分开。(《读经思潮与2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载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年第4期)
凡是遇到用“空穴来风”的,没有一个不在前面加上否定词的。上述几个例句只是我随手从报刊上抄下的。根据上下文意推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例句中的“空穴来风”,无一例外地都可以换成“无根无据”。
由此看来,“空穴来风”毫无疑问就是无根无据的意思了。不过,先别慌,来看看工具书中是怎样说的。
查通用的《现代汉语词典》: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见于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查权威的《辞海》:
空穴来风:《文选、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李善注引司马彪曰:“门户孔空,风善从之。”比喻流言乘隙而入。
查专门的《汉语成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在作了与《辞海》相同的解释之后,特意造了一个例句,并注上“空穴来风”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流言未可轻信,但空穴来风,关于她的那些传闻,怕还是事出有因吧?[近义]事出有因,[反义]子虚乌有,向壁虚造。
三种工具书的解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空穴来风”并非“无根无据”,而是“事出有因”或谓“有根有据”。显然,“否定词+空穴来风”是一种将词意完全颠倒的错误用语。由此可见,“否定+空穴来风”愈演愈烈。成为时尚用语,并不像“很+名词”一样,有其存在的理论根据,而是运用者,根本没有弄清楚“空穴来风”的意思,人去亦云造成的。
“空穴来风”为什么会用错?“否定词+空穴来风”为什么会愈演愈烈,成为时尚用语?我想其原因很可能是:
“空穴来风”这个词,以前很少有人用,后来经某一位有影响的人物在某一篇有影响的文章中运用了它(遗憾的是用成了“否定词+空穴来风”),于是影响了一批好转文者,觉得“空穴来风”很文化,也竟相效仿,争相运用。而最初运用者的效仿运用者,都望文生义,认为“空穴”就是凭空虚造、空无根据之意,而不知“空穴”正是“来风”的原因和根据
我这种以已之心度人之腹的解释,算不算空穴来风?请运用者自省,读者考证。
按照“错了就应该改正”的原则,以后就不应该再出现该用“事出有因”的地方,还用“否定词+空穴来风”。但是,我知道我这篇拙文是不会产生影响的,一点改变不了时尚用语“否定词+空穴来风”愈演愈烈的局面;再者,从“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个意义上讲,已经成为时尚的用语,哪怕是错了,也算是“语言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一样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
看来,只有修改工具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