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学困生积极性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2019-12-27 11:36:53)
标签:

教育

语文学困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魏县第二中学  王改晶

   为了切实开展好“提高七年级语文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研究 ”这一课题,深入、真实地了解我班级语文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情况,以及学生有什么实际的需求,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影响;我还应该在今后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如何改进不足,真正地找到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并为他们找到通向语文大门的一把钥匙。为此,对我所任教的1809和1810两个班级部分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一、编写语文学困生调查问卷表

在编写时,我首先认真分析了影响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几大要素,主要是家庭环境、语文教师和学生自身三大方面。于是我就从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编写,家庭方面的主要设计了反应家长的知识水平等题目;老师方面主要设计了教师的授课方法、教育观念、人格魅力等题目;学生方面主要设计了反应学生学习习惯、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题目。在编写的过程中,力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度挖掘学生内心深处。

二、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1.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抽样调查的对象是:1809和1810 5名学生,共10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0张。

   2.调查问卷内容基本情况

    新课程理念强调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现代意义上的“学困生”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业不良”,还包括“学习失能”。这些“学困生”的智力属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最终导致“学业不振”或“学力不良”。我对有效问卷进行了认真统计,其结果如下:

 

 

你 最 感 兴 趣 的 科 目

A.语文     

B.语文

C.英语

D.其他

20%

15%

25%

40%

你 喜 欢 语文 这 门 学 科 吗 ?

A. 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D.非常喜欢

5%

80%

10%

5%

在小学,你的语文成绩如何

A.很好

B.一般

C.不好

 

62%

28%

10%

 

你认为自己的语文成绩在本班属于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47%

53%

 

你认为什么样的学生能称之为差生?

A.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B.不遵守纪律的学生

C.品行不端的学生

D.以上现象皆有的学生

2%

5%

90%

3%

你对语文的兴趣主要表现在

A.上语文

B .做语文题目

C.课外读物

D.预习复习

70%

10%

10%

10%

你的父母能辅导你的语文?

A.能

B.一般

C.不能

 

11%

25%

64%

 

你会和你的同学一起讨论语文题目吗?

A.经常

B.一般

C.偶尔

D.从来不

2%

45%

43%

10%

 

你不喜欢语文的原因是什么?

A.抽象枯燥

B.总是做错  

C.不喜欢语文老师  

 

 

95%

5%

 

语文作业你能否认真完成?

A.每道题都能认真完成

B.会做的就做,不会做的就不做

C.从来不做

 

 

26%

74%

 

 

语文成绩考差了,你会如何

A.没有信心

B.更加努力   

C.和以往一样

 

70%

20%

10%

 

当你在语文学习遇到困难或成绩落后时,你会如何

A.克服困难,迎头赶上,

B.开始的劲头很足,后来慢慢懈怠了

C.无所谓,得过且过

 

 

4%

61%

35%

 

 

当你回答错误时,你希望老师如何做?

A.严肃批评

B.提示后仍让你回答  

C.肯定回答正确的地方,再指明错误

 

 

26%

74%

 

你喜欢下面哪一种老师的讲授方法

A.每题都讲;

B.每题都讲,但每节课都会留时间给学生反思和训练;

C.先征求学生的意见,针对学生提出的想法进行重点讲解,提倡学生自我反思和练习.

 

50%

23%

27%

 

平时,语文老师对你如何?

A.很关心

B.一般

C.不关心

 

12%

88%

 

 

语文课时,你能很专心地听讲吗?

A.能

B.偶尔

C.从来不

 

20%

80%

 

 

 

 

三.从调查表中的启示

  1.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我校处于城乡插花地带,学生家长大部分都来自附近工厂和农村。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校外语文辅导方面比较欠缺,但多语文生家长度子女的学习还是比较关心的,只是苦于没有辅导能力,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次调查问卷主要是面对学生,涉及家长的很多问题都没有设计。我认为要想全面了解语文学困生的成因问题,在学生家长里做些调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下一步,我想重新设计一份家长调查问卷。但是我又有一些顾虑,有那个家长会承认自己的孩子是学困生,也许会激化家长与语文老师的矛盾。

2.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在中学生的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中考指挥棒已经将教育偏离了轨道,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置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不顾,把学生封闭在狭窄的生活空间,学生没有任何兴趣可言。我校一位老师的孩子在其他学校当初中老师,她说在那所学校每节课都有两位老师进教室,一位是主教,一位是助教,如果这节课学生都愿意听,那助教就没事了,如果有学生不愿意听讲,就由这位助教把不愿意听讲的学生带出去,当然不是对学生严厉批评,而是陪他们一起玩。她说在那所学校崇尚培养学生的个性,压制或批评学生会受到家长的投诉。每每听到这些,再看看我身边这些被沉重的学习包袱压得失去灵性的孩子,我不禁为他们感到惋惜。因此,只有在师生和谐、快乐的配合下,只有在学困生自身努力、认真听讲、永不言弃的前提下,学校教育才能绽放绚丽的花朵。  

3.教师

  从调查表中,我们看出,基本上能认真授课,对于学困生并没有置之不理,而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受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的困扰,升学考试竞争激烈,班与班之间的竞争、校与校之间的竞争、区与区的竞争,压得老师喘不过气,有时老师可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和自主探索等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学困生本身内心就很脆弱,“一出激发”可能老师一句无心的话,或是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也会让他们感到老师是在侮辱他。

  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观念的陈旧、对学困生缺乏爱心、乃至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致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

  我校有一位女物理老师,她对学生总是面带微笑,从没见过她骂学生,可是不管是重点班还是普通班物理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即便是很差的学生都喜欢上她的课。我想从她身上可以验证教育家霍懋珍说的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作为与学生直接交流的人,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也是我们值得深究的。

  4.学生自身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往往初一时,学生可能还可以,但到初二是语文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就这样拖一年,初三成绩如何能好呢?

从调查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学困生中有很多学生的预习和复习工作极差,长期以来,他们养成了等待、依赖的坏习惯。学习不积极主动,尽管书就在身边,也不愿意翻一下,学困生在语文学习中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比如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等等。

  学困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文字阅读、理解能力较慢,有些题目的基本意思不能看懂,自控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干扰,学习被动。作业练习马虎应付,遇到难题没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而是采取不究不问的态度,甚至抄袭了事,解题过程乱七八糟,没有逻辑性。

与小学相比,初中语文难度加深,教学方式变化很大,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这就是有些学生和家长的疑虑,有的孩成绩不错,但到了初中就跟不上了。同时也反映了学生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薄弱,不够坚强。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学习情绪很低调,大多语文生在课堂上不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觉得老师的问题和自己不相关,常常做一些和学习无关的事情,久而久之产生知识脱节,成绩自然下降。

四.解决问题的办法

1.教师要积极参与解困工作,主动帮助学困生,让其能够迎头赶上强调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保质保量完成,遇到学习上困难向同学和老师请教。规范学生的行为,往往这些学困生都有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规范其行为,才能使学生真正解困。

2.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从思想上扭转部分学生的观念,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能主动养成积极的学习。

3.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语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有用的语文,要尽可能让语文与生活联系。扭转学生的语文无用论”,让他们从内心喜欢语文、佩服语文

4.加强教师个人修养,培养感情,尊重、爱护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老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总之,学困生之所以“后进”,非一时一日造成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如何解决语文学困生问题是一项大工程,我们要恢复语文学习后进生的学习信心,从上述多个方面多做耐心、细微、充满爱心的教育工作,持之以恒,相信语文学习学困生会迎头赶上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