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和反思

(2013-05-15 10:31:57)
标签:

反思研讨

教学预案

教育

分类: 教案反思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鲤南象林小学 黄国枢  2013.4.19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70、71页例1、例2.

【教材分析】本节课“抽屉原理”的认识,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中的数据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教学时,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践进行“证明”,然后进行交流。例2介绍的是“把多于kn个的物体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k是正整数)”的问题,是“抽屉问题”的一般问题。在教学“抽屉问题”时,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 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相应数量的杯子、铅笔、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师生玩“抢椅子”游戏。

游戏规则:准备4把椅子,请5位同学上来,老师说开始后,5位同学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都必须坐下。

通过玩游戏,引导学生体会到: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名学生。

2、导入新课。

刚才的这个游戏中其实蕴含着一个有趣的原理,今天,我们一起研究这个有趣的原理。

【设计意图】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抢椅子”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到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把4根铅笔放到3个杯子里,怎么放?有几种放法?大家摆摆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3)展示交流摆放情况。师板书。

(4,0,0) (3,1,0) (2,2,0) (2,1,1)

引导学生观察四种摆放情况,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中至少要放2枝铅笔。

(4)探究“抽屉原理”的“假设法”的思路

引导学生理解“假设法”:如果每个杯子里先都只放1枝铅笔,最多放了3枝,剩下的1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杯子中,所以至少有2枝铅笔放进同一个杯子中。

(5)思考:把5枝铅笔放进4个杯子中,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要放进2枝铅笔,为什么?把6枝铅笔放进5个杯子中,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要放进2枝铅笔,为什么?把10枝铅笔放进9个杯子中,结果是否一样呢?

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结论:只要放的铅笔数比杯子数多1,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要放进2枝铅笔。

【设计意图】关注了“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物体个数必须要多于抽屉个数,化繁为简。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只要放的铅笔数比杯子数多1,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放进2枝。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6)练一练:P70页“做一做”

利用例题的方法迁移类推,加以解释。学生先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2、教学例2

(1)出示例2。

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2)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组织汇报:

A: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如果每个抽屉先放2本,还剩下1本,这本书不管放进哪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3本书。

板书:5÷2=2本……1本(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3本书)

B: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如果每个抽屉先放3本,还剩下1本,这本书不管放进哪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4本书。

板书:7÷2=3本……1本(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4本书)

C: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如果每个抽屉先放4本,还剩下1本,这本书不管放进哪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5本书。

板书:9÷2=4本……1本(总有一个抽屉至少5本书)

(4)观察发现:观察板书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观点:一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的本数”等于“商加1”,二是等于商加余数。

组织讨论: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几本书?(5÷3=1本……2本)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的本数等于“商加1”。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中抓住了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数除法”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学生借助直观,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里,看每个抽屉里能分到多少本书,余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比平均分得的书的本数多1本。特别是对“某个抽屉至少有书的本数”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 而不是“商加余数”,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抽屉原理”。

三、巩固运用

1、P71页“做一做”: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为什么?

在例2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推。明确:抽屉中的至少数应该是“商加1”

2、练习十十第一题。

3、练习十二第二题,学生尝试解答,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这个有趣的“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利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在应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时,要弄清物品数、抽屉数,然后用“物品数÷抽屉数”,“总有一个抽屉中的至少数”就等于“商加1”。

【设计意图】当学生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了具体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了“抽屉原理”。

 

 

板书设计:

                     抽屉原理

枚举法:(4,0,0)  (3,1,0) 

(2,2,0)  (2,1,1) 

假设法:

5÷2=2本……1本(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3本书)

7÷2=3本……1本(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4本书)    ( 商加1)

9÷2=4本……1本(总有一个抽屉至少5本书)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鲤南象林小学 黄国枢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本节课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使他们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并会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从学生熟悉的“抢椅子”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到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作了铺垫。

二、注重“说理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紧紧抓住“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有余数的除法”形式表示出来,并让学生借助直观,很好地理解了如果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里,看看每个抽屉里能分到多少本书,余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比平均分得的书的本多1本。物别是对“总有1个抽屉里至少有的本数”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数”,适时地提出有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抽屉原理”。

不足:师生间了解不够,实际教学中互动不足。

对学生的学习实际效果关注度不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