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中学段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案例研究中期报告
(2018-06-05 20:00:23)
标签:
空间观念培养 |
分类: 教育教研 |
立项号 |
2017XKT-XXSX118 |
课题名称 |
小学数学低、中学段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案例研究 |
负责人 |
赵杰 |
负责人 所在单位 |
大雁塔小学石桥华洲城分校 |
课 题 研 究 进 展 情 况 |
我们的团队在2017年9月提出了《小学数学低、中学段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案例研究》课题申请。根据小课题实施方案,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按照时间节点做了如下工作:
针对申请的课题,我们重新深入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空间观念”的相关内容。搜索了百度文库,以及网络上关于“空间观念”培养的案例及论文。通过小组交流,形成了教师自我认知基础。
(1)调查分析。我制作了《小学数学低、中学段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案例研究调查问卷(教师版)》和《小学数学低、中学段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案例研究调查问卷(学生版)》。采取了网络调查方式,利用“问卷星”和“微信”拓展了调查范围,并且能时刻监控并进行调查结果分析。在教研组活动中,我们根据网络调查结果及时开展了讨论分析会。
2017年11月,司楠楠老师公开展示了《前后》一课,她严谨清晰的授课风格,有效帮助学生建立了方向概念,通过丰富的游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巧妙解决了方向的相互关系。司老师的课还在大学区教学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2017年11月,李璐老师公开展示了《认识图形》一课,李老师注重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在学生认识了立体图形,形成了初步空间观念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探索“体”和“面”的关系,进而认识各种平面图形。 2018年4月,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组内数学教师进行研讨课活动: 席琼老师和祁燕舞老师同课异构,公开展示《观察物体》一课,席老师寓教于乐,注重学生趣味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巧妙引导学生进行准确描述;祁老师从《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入课题,教学过程语言严谨,注重学生语言精确描述。 李璐老师和司楠楠老师同课异构,公开展示《认识角》一课,李老师扎实培养学生基础,注重学生整体感知,注重建立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学生画角的过程进行了细致描述;司老师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毛线的应用巧妙的促进了学生的思考,深刻理解了角的特征,练习设计层次清晰明确,富有挑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热情。李璐老师在大学区教研活动中公开展示了《认识角》一课。司楠楠老师在区赛教活动中展示了《认识角》一课,获得了听课教师一致好评,获得了片区一等奖,目前正在准备区上说课比赛。 张琳老师公开展示了《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注重学生的操作与思考相结合,促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充分感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算一算来建立知识模型。 李立老师公开展示了《三角形内角和》一课,通过量、剪、拼、折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发现规律,主动推导并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会应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在操作、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赵杰老师公开展示了《轴对称(二)》一课,赵老师巧妙的使用微课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轴对称”。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题,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操作,分析,层层引导,逐渐深入教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好的提高。赵老师作为名师工作坊代表,受邀在沣东大学区展示了《轴对称(二)》一课,并开展了大教研活动。 (3)及时报道,编辑简报,及时撰写反思文稿和案例分析,及时开展组内交流,推进教研进一步发展。
3、总结阶段经验,及时交流汇报。
|
||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
1、没有及时上传资料,过程性资料没有及时搜集,以至于部分丢失。 2、教师们理论分析不够深入,没有从教学中搜集丰富教学资源,分析交流不够及时,还没有形成系统框架。 3、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不明显,部分教师有点纸上谈兵。 4、不善于撰写案例分析,对于案例分析还不够了解。 |
||
能否按期结题 |
能按期结题
|
||
专家的指导和建议 |
赵老师您好,我是您的小课题指导老师。欢迎参加西安市小课题研究。阅读了您的开题报告,报告内容全面细致,每一部分的阐述都很详实,对本课题认识全面到位,研究措施具体,多样,符合课堂教学实际和研究的需求。如果能将具体措施的两个阶段分为三个阶段,层次会更强,效果会更佳。祝研究顺利。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4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