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统计图》

标签:
教育教学反思 |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力目标: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计算机技术在学习生活的便利作用。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渗透饮食健康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三、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多媒体教室。
四、教学过程:
一、
1、课件出示“膳食新闻”,提问:这则新闻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2、课件出示“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
(1)由图可知,我们日常膳食应多吃些什么?少吃哪一类食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2、电脑课件呈现小丽一家三口各类食物的摄入量。
种类 |
摄入量/克 |
油脂类 |
50 |
奶类和豆类 |
450 |
鱼、禽、肉、蛋等类 |
600 |
蔬菜和水果 |
900 |
谷类 |
1800 |
(1)
师:看一看小丽一家三口一天的膳食搭配合理吗?
师:你能从统计表中得到哪些信息?有什么方法能更直观的表示出每一类食物的多少呢?(引导:条形统计图)
(观察条形统计图)师:你们看,是不是很清楚呢,我们能直观的看出什么?(哪类食物的摄入量最高,哪类最低?)
师:谁发现了,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可以直观的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2)
种类 |
摄入量/克 |
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
油脂类 |
50 |
|
奶类和豆类 |
450 |
|
鱼、禽、肉、蛋等类 |
600 |
|
蔬菜和水果 |
900 |
|
谷类 |
1800 |
|
师:(课件出示统计表)
师:总摄入量是什么?(全部摄入量的和)是多少?(3800 g)
学生分组,算一算每种食物的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最后一个,由教师完成。
(注:除不尽时,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取近似值。)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教师用课件显示结果。
3、
的摄入量。但是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反映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
入量的百分比吗?(不能)因此,我们需要用一种新的统计图——扇
形统计图来表示(出示扇形统计图)。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扇形统计
图。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电脑课件呈现扇形统计图。
(1)
(2)
2、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从上面的扇形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分别提问:扇形统计图中的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师:如果把这些百分数全部加起来,是多少?(100%)其实就是谁?(总摄入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位“1”。
学生思考:
(1)扇形统计图是如何把每一种量占总量的百分比表示出来
的?整个圆表示什么?(总数/整体)圆里的扇形呢?(部分数量)
(2)引导观察:谷类对应的扇形比较大,说明了什么?(谷类摄入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大)油脂类对应的扇形比较小,又说明了什么?(油脂类的摄入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小)
(3)小结:从扇形统计图中能够清楚的看出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也可以说成是:(部分数量)占(总数/整体)的百分比。由此可见,扇形统计图表示的就是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部分与总数/整体)
(4)板书:
师:根据这个算式,我们还能把它变成哪两个算式?
部分数量=(总数×部分量对应的百分比)
3、(课件同事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从这两个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从条形统计图中能够清楚地看到每一种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课件出示两幅扇形统计图进行比较,感受每一个圆代表的是一个独立的单位“ 1”。
|
|
小结:扇形统计图,圆形可以表示任意一个单位一。(举例说明,不同情况下,圆形所表示的单位一不相同)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呈现课本第85页的“说一说”。
(1)让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说一说图中的各类信息。
第一,二图:先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再点名汇报。
师:把这些百分数加起来,是多少?(100%)如果加起来不是100%,说明了什么?(计算中出现错误)
(2)观察图三,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例如:中国用约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了约占世界21%的人口)
3、完成课本第85页的“试一试”,看图回答问题。
课件出示第85页一年级和五年级两幅作息时间统计图。
第(1)题:让学生读图后交流。
第(2)题:这两个统计图的总数是多少小时?(24小时)请小老师举例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总数×对应分率=对应量)
第(3)题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
2、(课件演示)对扇形统计图相关知识进行梳理。
五、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三种统计图)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精心备课,充实自我
在进行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有一些基本认识。但是要学习扇形统计图,首先就应该知道什么是扇形,其次需要理解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扇形统计图,最后在分析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解决相应的问题。所以在备课阶段,教师需要先提前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扇形?
(2)扇形统计图是用什么图形把什么图形分成了若干份?
(3)扇形统计图是用什么线来分的?
(4)各部分与整个圆之间是什么关系?
(5)扇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有什么特征?
(6)扇形统计图用来计算哪种数量关系的题目?
所以,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先充实自己的知识系统,并提供给学生学习提纲,让学生提前搜集资料,自学资料。然后自由交流,通过学习交流,使学生对扇形统计图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2、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层次性”,“实用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化繁为简,注重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课本上出示了一幅“膳食营养均衡图”,在导入阶段,直接出示这个图形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通过搜索,找到了一则关于“膳食均衡”的新闻报道,通过让学生看新闻,在分析从中得到了哪些消息,不但引起了学生对“均衡膳食”的注意,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分析解决问题的阶段,教师提供了清晰的表格,引导学生使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计算,不但使课堂教学具有了“由简入深”的层次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生动,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了课件的便利性和直观性。在探索部分,巧妙利用表格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在分析部分,充分利用了课件的直观特征,引导学生理解了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计算关系。体现了多媒体课件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