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郑伯仲)
(2019-03-03 12:00:39)
标签:
教育 |
分类: 10、教学计划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19.2)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 47人,根据上学期成绩检测情况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平均分达 84.3 分,但仍有部分学生成绩不够理想,其原因主要是父母一方在外地打工,还有一个学生是单亲,根本没有心思管理。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经常性的不完成。因此,本学期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单亲孩子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一)数与计算方面的
本册教材安排的数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认识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二)空间与图形方面的
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
(三)量的计量方面的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地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 24 时计时法。
(四)统计知识方面的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五)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
本册教材安排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一个是“解决问题”单元,专门教学解决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连乘和连除计算的问题;另一个是“数学广角”单元,这一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六)实践方面的
本册教材安排了“年历制作”和“设计校园”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 24 时计时法,会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计数器、小棒、简易的指南针、年历卡、 24 时计时法的钟面模型、面积单位卡片、简易天平等。
六、教学措施
1.数与计算的教学,要算用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要注重实践与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统计知识的教学,要结合实际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要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5.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七、学困生转化措施
1.上课时多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过程,多用鼓励的语言表扬他们。
2.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缺补差。
3.作业和试卷当面批改。
八、课时安排
周次 |
起止日期 |
计划进度 |
课时安排 |
备注 |
1 |
2.17-2.23 |
位置与方向 |
2 |
|
2 |
2.24-3.2 |
位置与方向、口算除法 |
3、1 |
|
3 |
3.3-3.9 |
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
2、2 |
|
4 |
3.10-3.16 |
笔算除法 |
4 |
|
5 |
3.17-3.23 |
笔算除法、整理和复习 |
3、1 |
|
6 |
3.24-3.30 |
复式统计表 |
2、2 |
|
7 |
3.31-4.6 |
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
4 |
清明休息 |
8 |
4.7-4.13 |
笔算乘法、整理和复习 |
1、1、2 |
|
9 |
4.14-4.20 |
面积 |
1、3 |
|
10 |
4.21-4.27 |
面积、 |
1、1、2 |
|
11 |
4.28 - 5.4 |
|
|
劳动节休息 |
12 |
5.5-5.11 |
年、月、日 |
4 |
|
13 |
5.12-5.18 |
年月日、制作年历、小数的初步认识 |
3、1 |
|
14 |
5.19-5.25 |
小数的初步认识 |
4 |
|
15 |
5.26-6.1 |
解决问题 |
4 |
儿童节休息 |
16 |
6.2-6.8 |
设计校园、数学广角 |
1、2 |
端午节休息 |
17 |
6.9-6.15 |
总复习 |
4 |
|
18 |
6.16-6.22 |
总复习 |
4 |
|
19 |
6.23-6.29 |
期末检测及质量分析 |
|
|
20 |
6.30-7.6 |
学期结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