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说课稿(徐小敏)
(2018-05-06 12:22:55)
标签:
教育 |
分类: 4、集体备课材料 |
一、说教学分析
《克与千克》是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即教材101-102页一个课时的内容。这是小学数学质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本课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本课要求学生认识 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以及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意义,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二、说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和儿童的天性,好奇心特别强。对此可以抓住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再结合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理解1千克=1000克。
2.能力目标: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动手、体会、观察克与千克的关系,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以上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能够形成知识与能力,德育与智育的双向结合。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三维目标和教学内容,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理解1千克=1000克。并将理解1千克=1000克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法为主。教学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合作探究中归纳总结,从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使学生学会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良好条件。
六、说教具学具
为了能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依据课堂设计的需要,我会提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袋装1千克苹果、一包1千克砂糖、500克砂糖若干、4克乒乓球若干、1克扣子若干、天平若干等物品。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在我们身边数学无处不在。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并优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我创设了以下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体验操作,获取新知3、加深记忆,总结经验4、作业布置,巩固知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超市买东西吗?以此调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同学们回答后,我开始讲述 :小雪也特别喜欢购物。于是,星期天小雪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有吃的,有用的,还有玩的,真是琳琅满目(随着教师的叙述,大屏幕出现小雪和妈妈的购物情景)从而提出问题:看一看大家都买了什么?分别有多重?(大屏幕出现顾客采购的物品)这时学生会说:苹果1千克,饼干11克,豆油5千克,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克与千克》也让同学们认识到用来表示物品有多重用克和千克做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那么同学们知道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吗?
(二)体验操作,获取新知。
在这一部分将通过各种活动完成以下三个目标建立1克与1千克的概念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动手动脑,亲自验证。首先,拿出我们课前准备的教具学具(苹果,扣子,乒乓球,砂糖大小包)“掂一掂”感受一下物品的重量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请同学们记住这种感受。接下来,我们利用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称的使用。来称一称我们掂过的物品中的其中两样(苹果,扣子)观察数据扣子1克苹果1千克,师生共同鉴证,并作自我反思,明确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说一说”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是1克1千克?教师搜集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生活能有更多的了解。2分钱大约重1克,曲别针大约重1克,2粒胶囊大约是1克,一袋精制盐大约1千克。“比一比”我们知道了扣子1克,苹果1千克,那么在我们的学具中其他三件物品(乒乓球,砂糖大小包)与(苹果,扣子)比一比那个重一些那个轻一些?小组讨论,同学发言。“称一称”师生一起称一称其他三件物品观察数据,共同验证(乒乓球1克,小包砂糖500克,大包砂糖1千克)由此可以得出(扣子,乒乓球)轻一些,(苹果,大包砂糖)重一些。于是,提醒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据与单位,从中发现哪些问题、说出这些问题,大家思考讨论并回答也让同学们感觉到数学发现的乐趣。教师做小结: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估一估”依据生活经验以及前面的体验,来考察学生的判断能力。请同学们看图读数,估计单位。(柿子300克,草莓10克,苹果200克,西瓜3千克,菠萝2千克,)。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已经对克与千克建立初步的概念,那么我们开始思考克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三)加深记忆,总结经验。
首先“掂一掂”左手掂一包500克砂糖,右手掂一包1千克砂糖。说说感受。然后给左手加一包500克砂糖。问:两只手那个重?那个轻?小组讨论,同学发言。“称一称”师生共同称一称,验证同学的结果(1千克砂糖比500克砂糖重,2包500克砂糖与1千克砂糖一样重)。通过实验我们不难得出1千克=500克+500克=1000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1千克=1000克,那么这就解决我们的思考,也让同学们理解了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接下来通过课堂小练,在圆圈中填上“>”“<”或“=”来加深同学的理解,同时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效果“做真正的数学”。为了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学习身边的的数学,还要学习世界的数学。来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视野(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大约只有2克重。世界上最大的鸵鸟,大约有100千克重。它的一个蛋就重1500克)。
请同学们思考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以此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表象。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四)作业布置,巩固知识。
“称一称”请同学们下去称一称我们的书本和自己分别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