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盘古开天地》 主备人:徐丽丽
(2012-11-07 19:31:08)
标签:
杂谈 |
分类: 3、教研活动记录 |
名 |
|
||||||
时间(周次) |
10 |
地点 |
办公室 |
主持人 |
王建仙 |
记录者 |
王建仙 |
出 人 |
三年级语文教师 |
||||||
活 动 过 程 |
教学目标: 2、通过朗读、品味、想象,感受神话的神奇,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朗读的指导。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中华的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中,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例如哪吒闹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等这些都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奇的神话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多媒体播放课文动画录音) 3、从故事中你了解了什么?(你觉得盘古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句什么话?) 4、同学们,这个故事充满了幻想的色彩,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走进这个遥远的远古时代…… 谁来告诉大家:很久很久以前的宇宙是什么样的呢?盘古又在干什么呢? 对,他睡了整整一万八千年,有一天,他终于醒了……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3、学习句子: (1)、“一片漆黑”还可以用什么词来表达,周围为什么会“一片漆黑”呢? (2)、盘古把天地分开容易吗?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抡起”、“猛劈”) (3)、谁能读出他的力大无穷来!读的时候,我们仿佛能看见盘古当时脸上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你想对他说什么? 4、这一劈,宇宙发生了巨变,接着读:只听一声巨响……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天地终于分开了。盘古也该休息了,是吗?他是怎么做的呢? 2、你能像盘古一样来做一做吗? 3、出示插图,同学们,这就是盘古顶天蹬地的画面。看着这幅图,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4、盘古顶天蹬地了多长时间呢? 是呀,不知道过了多少年,来,请大家接着老师的话往下读: 一百天过去了,盘古—— 一百年过去了,盘古—— 一万年过去了,盘古—— 几十万年过去了,盘古—— 几千万年过去了,盘古还是—— 5、同学们,现在你想对盘古说什么?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就这样,天地终于成形了,盘古却累得倒下了,倒下去的盘古还能继续创造神奇吗?请你赶紧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说说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引出句子“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那到底是什么巨大的变化呢?谁能来告诉大家。(一一指名说) 出示接下来的句子。
4、同学们,我们看到的巨大变化难道仅仅只是课本里所写到的吗?想想还会有什么?大家想想盘古的胡须、鼻子、牙齿、手指、骨骼、耳朵……又会变成什么呢?出示句子填空:他的( 5、对呀,还有很多我们没有想到的,天地间所有的一切都是盘古化成的,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化成了所有的一切一切。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盘古说什么?再让我们好好地来读读这个自然段。(配乐朗读) 出示句子: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五、情感升华。 1、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老师有很多话想对盘古说。我想对盘古说…… 盘古啊盘古, 人类的祖先。 我多想, 靠近你茂密的花草树木, 轻轻抚摸你的汗毛。 我多想, 走遍东西南北天涯海角, 将你的四肢紧紧拥抱。 …… 2、你们肯定也想了很多很多。拿起笔,把心中的想法写下来。你可以仿照老师这样写,也可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板书设计: 开天辟地
盘古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记忆力、本能”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课前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试验
2、在课本相关字词旁边标注加点的字意思
推测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4、朗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查资料等(常规预习内容)
【在小学,随着语文学习的深入,学生逐步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可区别不同的年级选择适当的内容安排学生课外自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又减轻了课堂教学压力,有利于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利用在“刀刃”上。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围绕课堂阅读教学,区别不同年段,在课前安排了预习,课后安排了延伸练习。课前预习内容因年段而异。低年级课前主要进行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一年级上学期一般在课内进行),在学会了查字典以后还可以给不认识的字标注拼音(照字典标注拼音与给汉字注音有区别,平时,安排学生标注拼音,有助于学生掌握拼音)。中高年级还要了解、标注一些字词意思,有的还可在课前查阅有关作者、课文写作背景及某方面知识的资料。课文前“预习提示”也应在课前完成。以上所提的是基本的预习要求,课前预习内容下要保底,但上不封顶。学校可结合本地区和学校教学实际,编印一定分量的预习题,长期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必将加强学生语文基本功。
教学过程:
一、板题引入
1、引入:学习了《花钟》,我们对花有了新的了解,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蜜蜂》(板书课题),看对这种小动物又能有什么新的发现。
2、了解作者: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篇课文是谁写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出示简介:
(结合资料,初步了解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四年级我们还将学习他写的《蟋蟀的住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引入:请一行的同学读课文。他们读错了,自己有没有发现,大家随时说出来帮助他们纠正。
2、学生依次读课文,教师在学生读完相关自然段后随机叫停,正音,了解预习中词语意思等:学生读完有关自然段,依次提问、补充介绍或了解一些有关内容。
(学生课文读得如果一般,则鼓励学生,我们下面还有机会读课文)
【承接课前预习,课堂阅读有个以检查课前预习(含引入)的预习阶段,也可称为初读阶段。结合课文阅读教学要求,这个阶段一般主要安排:1、随机指定一列(或一行)学生朗读课文,每个学生一般读一个自然段,由指定这些学生读完全文,也可称开火车朗读课文。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朗读课文,不同的课文用不同列的“火车”朗读,全班同学在课文阅读教学中都有机会展示朗读情况,即使轮到一些朗读水平特别差的同学,也要给他一定的朗读机会,读的差时,可读少一点内容,甚至只读一、两句话,随着他们朗读水平提高,适当让他们多读一些,有了读的机会,有利于促进他们朗读水平甚至语文水平的提高。以开火车的方式检查,也体现了面向全体的要求。在学生开火车读课文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读音错误,全班学生可即时帮助纠正。这样安排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听读,便于学生交流。时过境迁,教师结合学生课前预习内容在有关自然段朗读后引导学生明确一些学生容易读错字的读音,了解一些字词意思等。有些字词意思相对固定,如“准确无误”一词中“误”的意思、“逆风而飞”中“逆”的意思等,可在预习阶段了解,有些字词意思需要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了解,如“推测”
等则需要在精读阶段学习。2、了解学生预习其他内容情况,学习非重点段,为精读扫清障碍。在低年级,预习阶段还要突出识字训练。】
2、默读课文,填空。
课文主要讲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板书:试验——目的
三、学习第1自然段
出示:读读找找哪几句写了他试验前的准备,都有哪些准备工作?找相关的语句,并用横线画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