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雷雨》
(2012-03-21 14:54:36)
标签:
杂谈 |
分类: 4、集体备课材料 |
名称 |
二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雷雨》 |
||||||
时间(周次) |
6(3.14) |
地点 |
办公室 |
主持人 |
王建仙 |
记录者 |
王建仙 |
出 人 |
王建仙 朱娉婷 周雪梅徐丽丽 |
||||||
活
动
过
程 |
一、研读教材 三、各自记录过程
18、雷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 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 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雷雨》,你对雷雨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轻轻打开课文,翻到第18课,认真去读一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注意停顿。 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①蜘 ②黑沉沉 ③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3、学生合作再读课文。
三、品读雷雨前的景象 1、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雷雨前的景象,读读课文1-3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读着黑沉沉,你觉得这云怎样?(黑、重、厚、密) B、关注“压”一字 小作者在这儿面对满天乌云,他用了一个压字,你知道什么是压吗?出示生字卡片:压,指名读。 谁来做做压的动作。当满天的乌云,像一只大手一样黑沉沉地压下来,向着我们一步步地逼近,孩子们,抬起头,什么感受?(指名说,指名读) C、接读(树上的叶子——,蝉——) 此时,叶子一动不动,说明什么?(一丝风也没有,很闷热) 蝉儿们,你们此时为什么一声也不叫呀?(因为实在是太闷热了,天黑沉沉地也害怕) 读第一段。
那老师给它换一个说法:你觉得怎么样? 师:你觉得这两个字,在大风吹过来的情况下,哪个用得更好些? 图片出示体会“垂”字。 (3)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A、读着这句你有什么感受? B、出示三张闪电图,配上雷声感受读。 C、说话练习 指名学生说句子。 齐读课文1-3自然段。 出示:蜘
A、你看第一行四个字都是虫字旁的字,哪个字的虫字旁不一样些?学生说后,老师范写。 C、学生书写。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卡片认读生字词。 2、上堂课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这堂课我们要去看看具体的景象。 (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3、齐读课文1-3自然段。 二、研读“雷雨中”: 1、品读朗诵“哗,哗,哗,雨下起来了”: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体会:“哗哗哗”应该怎样读? 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应读得快一点,表现雨下得很急,有的会说应读得慢一点,把“哗”字拖长一点,表示雨声很大,有的会说“哗哗哗”三个字应由慢到快,以表现雨下得越来越大。重在引导学生对语言的思考体会,引导说话和朗读。 2、对“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进行重点句子训练: ⑴ 多媒体播放一阵由大到小的雷雨声,问“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雷声、雨声渐渐变小了。 ⑵ 出示句子“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诵读。 ⑶ 说话训练: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三个画面: 画面一:花儿渐渐地开放。 画面二:天色渐渐地暗下来。 画面三:小朋友渐渐地长大。 提问:“谁能看着画面试着用‘渐渐地’说一句话? 三、感悟最后一个自然段雨停后景色的美: 1、 通读感受。 3、 让学生自己选择材料拼成一幅画,并说说自己挑选材料的理由。 4、 你认为还缺什么还可以画出来: (入情入境体会雨后的美景) 5、 给自己的画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6、 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积累运用: ⑴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⑵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了,( )也( )了。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