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30@365 凤阳县临淮关镇名胜古迹 一、古遗址

(2013-08-18 12:25:11)
标签:

365

杂谈

                       凤阳县临淮关镇名胜古迹

 

   临淮关位于凤阳县东北,春秋为钟离子国、后为吴、楚属地。秦汉隋至元代,一直钟离县、钟离郡及濠州治所。朱元璋自立吴王后,于吴元年(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改濠州称临濠府,称帝后在此设关,又以临濠为中都,先后改钟离县名为临淮、中立,改府为中立,洪武七年(17744年)八月,改中立府名为凤阳府,同时划临淮县地新设凤阳县。乾隆二十年(1755年)临淮县并入凤阳县,至今称临淮关镇。所以临淮一名,也是凤阳历史上一个延续时间很长的古名。因此,临淮关留下众多名胜古迹。

    一、古遗址

   (一)钟离城址

   钟离城址,位于临淮关镇东约3公里处,为春秋钟离子国都城,后为吴、楚属邑。《左传》云:昭公四年(前538年)冬,“楚箴尹宜咎城钟离以备吴。”此即钟离城有稽可考之始。该城南北长380米,东西宽360米,多数城垣残高3米多,是安徽省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城址。1981年9月,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离城址南面为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文化遗址,面积近30万平方米。1991年冬在城西面两河一路工地,掘出春秋古墓葬一座,追回出土铜编钟16件,经鉴定为一级乙等文物。2007年又在城北面工地掘出春秋古墓葬一座,追回出土铜编钟16件,经鉴定为一级文物。

   (二)濠州城址 

    位于镇东部与板桥镇西北部之间,为隋至明代城址。南北朝时,北魏于南齐建武二年(495年)建,与齐对峙,故称“魏城”。隋时改称濠州,并迁州、县治于城内。唐宋号称重镇,素有一夫当关、军不敢逼之势。唐末起义军将领吴回守此,唐军数万围攻,“自夏及冬不克”。 该城初为东西二城,中为濠水所隔。南宋初年,连南夫作守,乃决濠水于城西,合二城为一。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郭子兴、朱元璋据守此城,元兵围城7日未破。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升濠州为临濠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修城,“周九里三十步,高二丈五尺。有六门,曰临淮、移风、闻贤、曲阳、清流、涂山”。洪武二年,朱元璋诏以临濠为中都,七年改临濠府为凤阳府,八年迁府治于新城会同馆(址在今凤阳中学),临淮县治此,遂称临淮县城。正德七年(1512年)重修。此后,城累为淮濠水患,屡修屡塌。临淮县城“至雍正年间残破不可修,乾隆二十年(1755年)裁县并入凤阳,而城遂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临淮县旧城尚存涂山门和鼓楼台座,后因街道拓宽和扩建京沪线双轨铁路拆除。现城址依稀可辨,内外有县署街、小城头、城里、大关、大东关、小东关、南关、西关等地名。

    (三)其他古城址

    小东城,北朝刘宋泰始二年(466年)筑,以镇濠口。南朝陈太建五年(573年)废,仅存70多年。明柳瑛《中都志》载,东城“今城(临淮县城)东北三里晏公庙所在,是其遗址也”。

西古城,在今临淮关镇西部,介于车站街与西关街之间。《中都志》载,西古城“盖南北争战时军垒也”。由于此城北临淮水,入清后“半为冲啮,南西两面城址尚存。”如今,城址上普建房舍,地面遗迹无存。

   (四)其他遗址

    开元寺址,寺原位于濠州城闻贤门内攀桂坊,寺址在今镇东南城里村东北约300米处。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建,因寺位于庄子台前,故俗称庄台寺。南唐主李昪微时寓居寺中,后人称其住过的大殿为“潜龙殿”,饮用过的水井为“龙井”。现旧建早已无存,寺址为一高大土台。

南华楼址,原在开元寺內,明嘉靖年间为祭祀庄子而建。后屡毁屡修,至清末楼倾坏,20世纪尚存残碑2截。

濠梁水马驿址,明初分设濠梁水驿和濠梁马驿两个驿站。水驿在临淮城北关外,马驿在涂山门外,广运桥之西。成化二十年(1484年),水驿并入马驿,合称濠梁水马驿,简称濠梁驿。此驿滨淮临濠,后以水患移至西土坝,驿址即今马滩街北。

    凤阳府城隍庙址,在镇东北原炮仗厂,遗址上原存庙碑一块。临淮县城隍庙址,在临淮关镇东南大路东侧,今庙台址尚存。其东南桥下原亦有清康熙年间石碑一块。

    公侯府第遗址,《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五年十一月,诏建公侯第宅于中都。公侯第宅中, 在临淮关镇境内建有信国公汤和,梁国公胡显第宅。其建筑虽早已不存,但遗址尚在。汤和府第遗址,在今南汤府和北汤府,南汤府村北部留有花园地名、上下马台基址,南部有古井一口。今胡府村,即胡泉子胡显府第遗址,胡泉女儿是朱元璋妃胡充妃,生子楚王朱桢。村中有胡府宗祠,村东有胡泉夫人及后裔墓。

   (五)古窑址

    临淮关镇西南细瓷窑村周围,为中都城烧造砖窑址。1982年该村群众在村东南下场坂取土挖出砖窑,经调查为凤阳卫所盘垒的砖窑。据说,镇南老塘湖和北面姚湾村附近,原都有为中都城烧砖的窑址。

              见孙祥宽《凤阳名胜大观》 ( 黄山书社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