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南部边缘,西南与定远交界的罗山是凤阳山脉西边的尽处。西北是凤阳县赵拐村,村中尚有古银杏树一株,枝繁叶茂。西南是定远县的凉亭村,两村仅一桥相隔。
凉亭村就是《水经注》里所说的阳亭,俗话有“行到西山尽,阳亭不用问”之说。
罗山东南群山在定远境内,北和东北是凤阳境内的龙山、黄泥山。黄泥山西北至武店之间,有马山、刺山(旧志作次山)、光顶山、西山等群峰。武店西至磨山两公里之间,为汉墓群,尚有高大的封土墓葬十多处。东边3里燕子山西原有古灵泉寺,现寺址附近有古银杏树一株及灵泉一口。北边马里冈有南朝时古瓷窑址。再东北锰矿山与猴尖山相连,东有采石场,上世纪80年代起修复明皇陵石像生的石料即采于此。东边北有大磨山,南有小磨山。大磨山东的大小黄山(旧志称黄鼠山)和鸡笼山,与北边子母山相接。鸡笼山东与南北斗山相连,北边的大斗山北接七山,南连二斗、三斗、四斗。鸡笼山南有牛头山、石背山两山。石背西有独山连接小磨山,东南有斗笠头、大洞山、石刀山(旧志作试刀山)、沈山、草山、发红山(旧志作法洪山),西南依次有往回山、大小关山、大小尖山、鹰鼻嘴、光山、大草山、石裂子、黄泥山及与定远交界的大木山。
这些位于凉亭东北的群峰,海拔高度为100~240米之间,可能就是郦道元《水经注》里所说“濠水出莫邪山东北之溪”的莫邪山统称。
从草山和发红山往东南,与定远交界的有大来山和老郭山。老郭山西北有杏山、分水岭、红岭山,北有枯井山、杀虎山、花子山、沙窝山、针子山(旧志作砧山)、长山,东北有围子山、老方山、龙王山(旧志称龙窝山)、大黄山、罗山、王山、五道山(旧志作悟道山)等。
以上诸山为内一层,是凤阳古今名胜风景区之一。
五道山北有独山、老驴山(旧志作吕山),西北有王家大山、窑山、官山、柴山、小杏山、小驴山、馒头山、骨头山(旧志称骨锄山)。骨头山山势陡峻,海拔186.3米,山上原有庙,下俯大涧。西有曹店林场,北与老离山相距10里对峙,南与长山隔山洼相望。五道山东北为张家大山,西北与胡山,东北与陡壁子、龙腰山相连接。张家大山东有耿山(旧称耿家山)、草山。以上诸山皆属外围一层。
张家大山与耿山中间有棋盘山,方圆不足3万平方米,俗称棋盘石,因状似棋盘故名。棋盘石南五六里有与定远交界的狼窝山,是凤阳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340.3米。山西北有霸王败走钟离的遗迹。狼窝山东北有和尚山、东西线山、棺材山、乌龟山、王家大山等。再往东诸山形胜,详见以下韭山、禅窟寺及卧牛湖各章节。
卧牛湖以东的名山主要有大洪山(旧志作大红山),是凤阳赤铁矿山之一。大洪山西北连大红岭(今称大、小林山),岭上原有庙。此处自古就是南来北往的必经铺道,南离沙涧村5里,北距湛涧铺村5里。北面路东突起高峰,旧志称陈家大山,今名凤宝山,此山冈峦四出,东山口有大石屹立,可供观赏。明以前称为升高山,《中都志》记载:“升高山在(临淮)县西南五十里。《濠梁志》云:俗以九日登此山游乐,故名。”
大洪山东为白云山,山及周围多有名胜。白云山西南,有三山、庙山(又作妙山)、陡山、大古楼山、诸家山等。庙山上原有庙山寺,东北有双龙眼、狮子球、马鞍桥、乌龟腰等名胜古迹。清徐善良有《登妙山寺》诗:
绝顶容鞍立,支崖径欲荒。
竹松依梵呗,钟磬渡苍凉。
雨歇听泉急,僧闲看鸟忙。
炊香何院酒,烟影散虚廊。
双龙眼水洞幽深,泉水甜美,常年不竭,北流汇入凤阳山水库,这是濠水东源最远的一支泉源。元末,定远人冯国用、冯国胜(后改名冯胜)兄弟曾集众在此结寨自保。后来冯氏兄弟投奔朱元璋,因积功封国用为郢国公,冯胜为宋国公。今山东南定远境内20多里处宋府集,就是当年宋国公府第。双龙眼东北有大寺山、双龙山、放牛山、托龙山、凤凰墩等。再往东定远境内有磨脐山、石牛山。
石牛山东凤阳与定远交界处有乌云山,因“山上常有黑云故名”,山上原有乌云寺。清初奉天广宁人曲震《重游乌云寺》诗曰:
雨过乌云寺,巍峨气转雄。
山僧谈旧事,野老喜新逢。
水靖鱼游藻,风清鹤舞空。
秋光极目远,今昔兴还同。
乌云山东北依次有凤凰山、小白山、大白山、大寺山、乌螺山。凤阳南部山脉东端于此到达尽头。
转孙祥宽《凤阳名胜大观》 (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