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鸟之殇,人情恶
(2012-10-25 12:01:35)
标签:
转载 |
分类: 新闻广播 |
鸟之殇,人情恶
彭广军
湖南桂东、炎陵县地处罗霄山脉的湘赣交界处,山峰最高处在海拔2000米以上,每年谷雨时节,数以亿计的候鸟在桂东的八面山、齐云山落脚觅食补充后,集体飞过桂东的鸟岭,飞往北方避暑;秋分左右,候鸟又会途经鸟岭,在八面山、齐云山停留后在飞到南方避寒。年复一年,这条迁徙之路因此被称为“千年鸟道”。
迢迢的迁徙路,漫漫千百年,在桂东、炎陵地界去去又复返,已经成为亿万候鸟的生理密码,此地适宜的地理气候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固然重要,但长期以来人们与鸟类和谐相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炎陵县,是炎帝陵所在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我在罗霄山脉湘南老家生活过十几年,记得那儿一向有爱鸟传统,或者说不上“爱”,而是对鸟类的敬畏。我奶奶目不识丁,但老人家一直教导“劝君莫打三春鸟”,而且是经常念叨,直至我一看见鸟儿就有点儿肃然起敬的感觉。不敬不行啊,从小就被这么熏陶出来的。
不知道是我的感觉不准,还是风气变了。来自湖南的一段大肆杀戮候鸟的视频看得我心惊胆战,冷汗涔涔。
10月16日,纪录片《鸟之殇,千年鸟道上的大屠杀》在网上引起关注,这个12分钟的纪录片拍摄于湖南省罗霄山脉的大山深处,志愿者李锋和他的两名同伴先后8次,前后历时一个月的拍摄,直击了候鸟迁徙道路上的杀戮。
李锋说,湖南很多地方对候鸟杀戮很严重,此前没有人近距离接触和拍到杀戮场面,现在将这个场面赤裸裸地展现在公众面前,才会触动人心。希望把这一现场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关注它们(候鸟)的命运,并引起政府重视,这样才能减少杀戮。
李锋说:在桂东县的罗霄山脉,这里打鸟的很专业,全部是持枪。一座山头隐藏着几百盏探照灯,上百杆猎枪,鸟铳。鸟群飞过时此起彼伏的枪声立即响起,很多鸟都掉了下来。猎鸟者有专业分工,有人专门打灯,有人专门打枪,还有人拿着手电筒去找击落的鸟。这些鸟飞得过这个山头,也飞不过那个山头,不在这个山谷打下来,就会在那个山谷打下来。
打鸟的有三类人,一种是土著村民,他们上山打鸟只是为了改善伙食。第二种是职业团伙,他们霸占一个山头,设备非常专业,打的鸟全部用来卖的,已经形成一条产业链,其中有人甚至从北到南跟着迁徙的候鸟一路捕杀。第三种是拿着猎枪过来寻乐子的,这些人驾驶挂着广东、江西等地牌照的豪车,带着美女和啤酒,提着鸟枪来体验打猎的“贵族”生活,完全把打鸟这种行为娱乐化了。
村民告诉李锋,10月3日那天打下来很多鸟,足有一吨。一个山头两三百盏灯,一盏灯代表一伙打鸟人,这个数量是难以估计的。
通过李锋的描述,一个令人血腥、恐怖、疯狂的杀戮场景呈现在人们眼前。我都有些迷惑了,是老家人生性凶恶,还是后来的变异。如果说生性凶恶,似乎没有道理,因为那儿淳朴、宽厚的民风不至于利令智昏向那些可爱的鸟儿痛下杀手。世风本不如此那就是变异,其原因又在哪儿呢?是什么原因让我的那些善良乡亲变得如此嗜血和残忍?一个狂躁不已的“利”字吧。
每天一吨候鸟被杀戮,是一个严重的生态丑闻,当地政府的职能部门怎么可以不闻不问?也许不奇怪,没准他们已经在这种血腥利益面前沦陷了。当扑杀候鸟成为“产业链”,当众多豪车载着有钱人来体验打鸟的“贵族”生活时,当地政府如何解释,恐也难逃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