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世间全家福

(2022-03-28 16:58:07)
标签:

杂谈

ççµè§å§ã人ä¸é´ãææ                           被善良温柔了的人世间

                                  ——读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人世间》
                                           作者  吴玉梅
   佛说,人生下来就是受苦的。在茫茫人海中,苦涩,悲伤,甚至绝望无处不在。在绝望中,总会有一丝希望在闪耀,这份希望叫善良。
  写下这段话时,我思绪停留了很久,不知如何进行下面的内容。电视剧《人世间》中的一个个画面在我的面前挥之不去,看到好人周秉义的泯然离世,欲哭无泪。原著小说《人世间》中的一个个场景记忆犹新,看到一群小人物命运的起起落落,悲喜交加。
  我是在断断续续看了电视剧《人世间》后,才决定买一套原著来看的。我觉得,小说原创,是作家心灵感应和对生活体验的产物,只有了解作家心灵感应以及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家与生活,与时代,与历史的关系。从中发现生活与时代对作家心灵感应及人生态度的深远影响,洞察作家心灵触发,感染,思索,升华的轨迹,从而,进一步了解小说所描述的那个时代。
  大多数著名的小说,都是有人物原型的,原型就是艺术的胚胎,就是创作的模特。梁晓声的这部《人世间》,原型胚胎就是取材于他的家庭:生活在一个最原始,最贫穷,最落后的小县城的梁家五兄妹,来自于梁家的苦难经历,来自于大哥的苦难史,来自于四弟和四弟媳照顾母亲和多年经管患有精神病的大哥,更多的情节则来自于他周围那些人在贫穷中坚守的那份善良故事。如果说,苦难的人世间还有一份抵得上万两黄金的东西值得人们去仰望的话,那就是善良!雨果说,善良是人世间稀有的珍宝,善良的人几乎可以优于伟大的人。梁晓声笔下所描绘的就是一群渺小的近乎于尘土般的一群伟大的小人物。
  周志刚,新中国第一代建设大西北的建设工人。他是跟随爷爷奶奶从山东老家挑着一副担子来到光字片安家落户的。光字片是个什么样的小街呢?几十户人家,完全没有院子,一户人家挨着一户人家,家家户户门窗直接开向沙土街道,开向对面的人家,家家都是穷得叮当响,日子苦哈哈,拖儿带女能安身就不错了,哪有条件建个小院子呢?那时候,周志刚已经是大西北建设工人了,与这里的穷百姓相比,多少有点余款的,他家在挣扎中有了两间令人羡慕的土坯房,可是在建公厕时,遇到了麻烦,由于家家房与房距离太窄,政府要把公厕要建在离周家十几米的对面。周母李素华强烈反对。
  善解人意的大西北工人周志刚毕竟是有胸怀的,他劝说妻子,要以大局为重,为政府分忧。街道干部为了对周家补偿,允许他家在公厕前面十几米围个小院,这样,周家又成了那条街上唯一有小院的人家了。勤劳的周母在小院子里种了很多花花草草,竟然成了那个破败街道上的一道美丽的风景。这个第一代建设工人自我安慰地对妻子和儿女们说,做人就是要这样,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没有公厕,哪来的院子?没有院子,哪来的花花草草?我们家捡了一个大便宜呢!
  这位新中国第一代建设工人,就是用他善良的人品和宽阔的胸襟,潜移默化地教导影响着他的儿女们。在他的影响下,大儿子周秉义成为光字片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唯一一个省部级领导干部。他的女儿周蓉成为光字片最引以为荣的大学副教授,他的小儿子周秉昆虽然人生波折坎坷,但是,他是善良爸爸的最优秀的作品,光大了周家善良的门风。
  善良是有回报的,一滴水的回报是绿草茵茵,一粒泥土的回报是一片花草或香甜的果实。善良是一串珍珠项链,你给它串上第一颗,随后,就会有无数的珠光宝气跟着串上来,但是,这种美丽的回报,总是你善良的付出!
   周母李素华是个家庭妇女,女儿来了一封信,小儿子为她念信时,她需要数一数几个字,生怕小儿子唬弄她少念了一个字。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字不识的女人,却有一颗金子般的的善良胸怀。
  光字片穷啊,养几只鸡都是不敢奢望的。因为家家户户厨房太小,除了锅台,菜板,水缸,碗架,就再没有地方了,所以,养鸡纯属就是梦想。周家不是有个小院吗?母亲搭个鸡窝,养了几只鸡,这几只鸡成了光字片的公有财物。谁家的女人坐月子,谁家的小孩病了,谁家的老人吃不下饭,她都要送几个鸡蛋过去。后来,她当了街道小组长,用她的话说,权力大了,责任更多了,更要密切联系群众。她联系群众的方法,主要是送鸡蛋。大家都说,周家的几只鸡,就是为光字片养的。她乐此不疲,在她看来,为群众解忧,是她这个小组长应尽的责任。她没有公仆职责的大道理,谁家生老病死,她必到场,谁家婆媳不和,她苦口婆心,谁家建房搭屋,她伸把手,她用善良对待他人,用好心帮助他人,她在尽做人的本分,仅此而已。而回报给她的,却是无价的。
   在周母意外的得了脑血栓后,光字片的老姐妹们轮流的给她按摩,陪她说话,扶着她锻炼。奇迹出现了,一个卧床的脑血栓患者,竟然在短短的半年时间,恢复到正常了,这是医学都解释不了的现象。播种善良,收获希望,善意产生善行。你一颗鸡蛋慰藉了一个躺在病床上病人,是善行,你一句温暖的话调节了一段破碎的感情,是善行,你给一个口渴的人一碗清水,是善行。一个人真正的财富,是他在这个世界上给予别人多少,他死后,人们不会在乎他留下多少财产,而是会津津乐道他做了多少善事。   善良没有属性,没有界限,没有高贵与贫贱。在《人世间》这部小说中,最卑微的人物要数郑娟的养母,那个为了生存可以给施舍者下跪的老太太。然而,老太太的大善无疆却是感天动地的。   她在那个随时可以饿死人的年代,收养了孤儿郑娟和瞎眼的小弟弟明明。一次,郑娟问养母,小弟弟明明是个小瞎子,为什么还要捡回来啊?养母坚决地说,别说捡,不管什么值钱的不值钱的东西都可以捡,但就是不能捡人,凡是说谁捡了人,都是不拿人当人看,是有罪过的。记住,这个小弟弟是神赐给我们的,说不定他就是神,装成瞎子看咱们怎样对待他,如果咱们对他好,那神以后也会帮助咱们的。
   老太太也许就是神吧,她的这句话真的应验了,以后这个瞎眼睛的孩子入了佛门,果然有一番造化。在郑娟被强暴怀孕后,本来郑娟是要坚决做掉这个“野种”的,但是,善良的养母又一次行使权力,坚决阻止做掉孩子。她说,不管是谁的“种”,孩子是无辜的,他是奔你来的,你就有责任把孩子生养下来,孩子就有生的权利。为了养活这三个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孩子,老太太卖冰棍,捡废品,跪地求人,受尽屈辱,榨干血汗,临死,也没穿上一件体面一点的衣服。然而,每一个读到描写这个老太太的段落时,谁不是肃然起敬呢?
   卑微的小人物,善良的大境界,就因为人世间有他们,才让人时时感到一丝丝的温暖与柔情。正如狄更斯所说,如果我能弥补一个破碎的心灵,我便不是徒然的活着,如果我能减轻一个生命的痛苦,抚慰一处创伤,我便不是徒然活着。对于周家夫妇和郑娟的养母而言,他们都不是狄更斯,没有那么深邃与高尚的境界,但是,他们这群小人物,哪个不是善的化身呢?是他们用最朴素的善良,温柔了这个冷酷的人世间,才让人们懂得,人生的终极目的是获得至善,至善即幸福。
  社会生活是纷纭复杂的,生活中,有主流,也有支流,有本质的,也有现象的,有真善美,也有假丑恶。小说作者身在其中,不可避免与假丑恶打交道,不可避免的与社会支流磕磕绊绊。但是他始终遵循一条,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他着力塑造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周秉昆是作者笔下最酣畅淋漓的一个人物,据说,这个人物就是作者四弟的化身,小说问世时,可惜他的四弟和弟媳都过世了,善良的四弟夫妇地下有知,也可瞑目了。从光字片走出的省部级干部周秉义,是作家笔下最理想的国家干部,最称职的公仆,这样的公仆也许不多,但是,只要有一个,足以说明共产党在百姓心目中的伟大,读者接受他。在周秉义病逝后,遵照他的遗嘱,要开一个只有亲属参加的小型追悼会,然而,消息不胫而走,省部委,中央纪委,知青战友,大学同学,光字片百姓,纷纷赶来悼念,人死茶不凉,这是党政,百姓对一个好干部最高规格的仪式,甚至民间百姓要为他在光字片塑像以示纪念,当然,遭到周家兄妹的反对而告终。
  《人世间》是一部及其接地气的传世之作,寻常百姓的柴米油盐,改革阵痛的挣扎无奈,人生悲欢离合的起起落落,无不彰显着这一代人的淳朴善良,忍辱负重。
  掩卷沉思,人那,一定要做到善良与生命同在,因为善良是生命的黄金,愿你我都被善良温柔以待!
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