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表示河流的“汝”字为什么能用作第二人称代词?
高万须 2018年9月
人所周知,“汝” 是河南省西部一条河流的名字,
即今天的北汝河。清代陈昌治
《说文解字》:“汝:水。出弘農盧氏還歸山,東入淮。从水女聲。人渚切”。而在古汉语中,“汝”也常常用作第二人称代词,其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本不相及的河与人怎么联系到一起了呢?
“汝”字源于女娲之名。《世本·氏姓篇》(张澍稡集补注):“女氏:天皇封弟娲于汝水之阳,后为天子,
因称女皇。 夏有女艾, 商有女鸠、女方,晋有女宠,皆其后也。”(译文:姓氏 “女”
:天皇伏羲将其妻子的妹妹女娲分封到汝水的北面。女娲后来成了天子,人们称之为女皇。夏朝有女艾,商朝有女鸠、女方,晋朝有女宠,他们都是女娲的后裔。)也就是说,8000年前女娲被伏羲封于这条河的北面,建立女娲国(女子国),居住久了,这条河就被称为汝河。
古时也有写为“女河”,女、汝音同,读作ru。《康熙字典》:“女:又水名。”汝水原本是女水, 是女娲之封地。 通常,河流要带水字,
因此又写成“汝”。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 ·颍水》:“(颍水)又南过女阳县北。县故城南,有汝水枝流,故县得厥称矣。
闞駰曰:‘本汝水别流,其后枯竭,号曰死汝水 。’余按:汝、女乃方俗之音,故字随读改,未必一如阚氏之说,以穷通损字也。”西汉时设有“女阴县”,本秦代所置汝阴县,西汉改女阴县,属汝南郡,为都尉治,治所在今安徽阜阳市。 《前漢 ·
地理志》:“女陽、女隂,與汝同。” 可见,“女阳县”、“女阳县”与汝水有密切的联系。
古汉语中,女水、汝水又写成“若水”。远古时,“若”与“女”、“汝”读音相同。《康熙字典》:“若:又水名。” 6000年前,
轩辕黄帝将次子昌意封于若水 ( 即汝水,今河南省汝州市),建立鄀国。 封邑写为“鄀”,河流写为
“若”,还有人以“鄀”为姓氏。先秦著作《山海经》写为 “女水”,北魏著作 《水经注》写为“汝水”和“若水”。春秋时代的作品《诗经》和《尚书》已经使用“汝”字。春秋至汉代著作《左传》、《春秋》、《系本》、《史记》等有“若水” 之名。 原本为 “女水”、“女娲”的古籍,
后人有将“女”改为“汝”,例如“女坟”改为“汝坟”,“女阳、女阴”改为“汝阳、汝阴”,“女娲氏”改为“汝氏”,“女艾、女鸠、女方”改为“汝艾、汝鸠、汝方”。
古汉语中,“汝” 用作第二人称代词很是常见。
汉代之前的作品大多使用“女”。《康熙字典》:“女:同汝,對我之稱。”例如:《诗经·魏风》:“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论语·阳货》:“子曰: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此处“女子”意为“你这小子”。“若”
也可以用作第二人称代词,其音和义与“女”、“汝”相同。《康熙字典》:“若:古人讀若字爲汝,故傳記之文,多有以若爲汝者。《史記·項羽本紀》云:‘吾翁卽若翁。’《漢書》云:‘吾翁卽汝翁。’此可據也。”
“女娲”,读音ru
wa,本为初生婴儿的哭啼声,接近“吱哇”,文字产生后写成了“女娲”。由于女娲制定婚姻制度,鼓励优生优育,大力发展人口,功绩卓著,被推举为帝(女皇),渐而成为人们敬仰的女神。
随之,“女娲” 也成了普遍使用的敬称。 每见人要说话, 先叫一声 “女娲”,表示敬重和亲切的感情。正如当今人们叫 “美女”引起话头一样。时间久了,就只用“女ru”了,同时也广泛用于女性和男性。文字产生后,表示第二人称时就使用了“女”。后来,人们创造了
“汝” (汝水) 字。 到西汉时,为了区别第二人称与女性,文人写文章就借用 “汝” 代“女” 表示第二人称。当然,女性之“女”读音为n。同时,“女水”也写成“汝水”。
“女水”写成“若水”,除了其读音相同之外,其字源也是基本一致的。甲骨文“女”字为http://s11/small/002YzsSHzy7nGgDgXOy1a&690,上部是树冠状,下部为树根茎形。古人造字,“女”、“叒”、“若”与“桑”之间联系非常紧密。
“女水”、“汝水”、“若水”,读音相同,源自女娲。女娲封地“汝水之阳”,即当今河南省汝州市,汝州之名取自汝水(汝河)。“桑树”,即汝/若地之木,原出汝州,或曰汝州是植桑养蚕的起源地。
第二人称代词 “汝”、“若”, 原本为“女”,表示敬称,后为区别女性而多用“汝”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