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清代高步《文石赋》赏析

(2015-12-27 20:50:15)
标签:

文化

高步

文石赋

赏析

汝石

分类: 我的文章

清代高步《文石赋》赏析

高万须

赋文赏析

到目前为止,对高步其人知之者甚少,但从其《文石赋》可以看出,作者不仅文学造诣渊深,谙熟诗文格律,通晓史学典故,而且也是玩石行家、赏石高手,常蹿行于石友之间,漫走于溪旁谷侧,若非,何以笔出华丽规整之奇文,怎能参透林泉隐士之心迹。文人珍爱“文石”,而文石出何处,何为文石?高步《文石赋》曰:“伊洛之地,汝水之滨,天产奇石,孕秀含精。返朴为华,易质为文,蔚蔚郁郁炳炳麟麟。”斯乃真正“纹石”,文石端的在斯。

《文石赋》从颜色、光泽形态到质地对伊洛三河之石都展开了描述,将其素质称之为“磊磊坚贞”;把其文理光泽赞为可与神工雕绘相媲美,蕴涵着河伯画作的神韵特别描绘奇石之上的图案千姿百态如影如幻,有的像簇拥的桃花那样灼烁(光鲜亮丽),有的像飘逸的那样轻盈(轻柔优美),有的像舒展的那样清奇清新奇妙,还有的像茂密的松冠那样轮囷(硕大盘曲);还特意描述伊洛汝石置于水中“亦媚亦嫣”的景象,夸张描写为“飞鸟欲啄”、“游鱼时(不时舔舐)”。然后作者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同是大自然的造化而这些石头斐然足观”(如此华丽人喜欢

    《文石赋》的第二段分两层比对,作者发表观点和议论。第一层讲一些玩石者将其藏石“爱如米袖(石)”、“珍若仇池(石)”、与河图洛书相并论、周鼎商,而作者认为伊洛汝石的品质坚强而贞洁,如“高士特立”,出类拔萃,耿直不阿。第二层说其它石种都是韬光养晦,非刀斧修整不露真容,伊洛汝石却返归原本的朴实华丽,显露本质的文彩,光鲜靓丽,盛壮美,“女娲争讶(女神惊讶)”、“天孙为惊(织女惊叹)”。最后,作者反诘道:这难道是伊洛汝石喜欢繁荣世界而不愿僻壤隐居吗如此以彰显伊洛汝石本质的华美而非人为的造作。有人对伊洛汝石的特质做出这样的描述:含蓄而不低气粗犷不俗气,艳丽不娇气,妩媚而不妖气,动而不小气石中皇后之美称。这应当是对高步先生观点的浅显而真确的诠释。

原文

文石赋

·高步

伊洛之地,汝水之滨,天产奇石,孕秀含精。异硁之素质,磊磊以坚贞体贲若采,肤泽而文俪化工之雕绘,河伯之丹青幻形出,异状争呈或如桃菀灼烁,或如杏态轻盈,或如梅格清奇,或如松盖轮囷其在水也,波光澄澈,体质愈妍,殷红碧,亦媚亦嫣。飞鸟下而欲啄,游鱼恋之而时啖同赋形于大造,尔何斐然之足观

有好奇之流,嗜古之士,或采于河,或贸诸市。爱如米袖,珍若仇池,与图书而并列,共鼎彝以参著。若夫尔之为物也,秉坚确,赋幽贞。兀然兮类高士之特立,介然兮异脂韦之浮沉。元章呼为石丈,渊明拉为醉朋。咸韬光而养晦,乐郢斫以全真。而乃返朴为华,易质为文,蔚蔚郁郁炳炳麟麟。女娲炼兮争讶,天孙用兮为惊。是岂厌林泉之枯槁,而有慕于盛世之彬彬?(高万须 句读)

语句解析

§伊洛之地,汝水之滨,天产奇石,孕秀含精。

伊水、洛水和汝水流域,天然有奇石,自然秀美有灵气。

§异硁之素质,磊磊以坚贞

这里的石质不是粗鄙顽固而是磊落坚贞。

§体贲若采,肤泽而文俪化工之雕绘,河伯之丹青

这些石头外表彩纹华美、光亮润泽,可与神工雕绘相媲美,蕴涵河伯画作的神韵。

§幻形出,异状争呈或如桃菀灼烁,或如杏态轻盈,或如梅格清奇,或如松盖轮囷

石头的纹图万千形态、如影如幻,有的像簇拥的桃花光鲜亮丽,有的像飘逸的花轻柔优美,有的像舒展的奇妙,还有的像茂密的松冠硕大盘曲

§其在水也,波光澄澈,体质愈妍,殷红碧,亦媚亦嫣。

这些石头放在水里便晶莹透亮,更为端庄美妍,或深红或浅绿,妩媚可人。

§飞鸟下而欲啄,游鱼恋之而时啖

看到这些石头,飞鸟冲下就要叼衔,游鱼凑上开始舐舔

§同赋形于大造,尔何斐然之足观

与其它石头一样都是大自然造就的形态,你们(这些石头)为什么如此华丽人喜欢?

§有好奇之流,嗜古之士,或采于河,或贸诸市。

好奇的人和爱古的人或者到河里采捡奇石,或者把采到的奇石拿到市面出售。

§爱如米袖,珍若仇池,与图书而并列,共鼎彝以参著。

他们把捡到的石头视为米袖石加以爱护,当做仇池石予以珍藏,与河图洛书并列圣品,与周鼎商同视宝物。

§若夫尔之为物也,秉坚确,赋幽贞。

你们(伊洛汝石)就是些物件,却秉承坚强的性格,具备贞洁的品质。

§兀然兮类高士之特立,介然兮异脂韦之浮沉。

你们然矗立就像品德高尚的人出类拔萃,你们耿直不阿绝非沉浮不的油脂与皮革。(你们出类拔萃如高士,耿直不阿非圆滑猥琐之徒。)

§元章呼为石丈,渊明拉为醉朋。

米元章疯疯癫癫把看到的石头称为“石丈”,陶渊明醉醉醺醺把睡卧的石头强拉为朋友。

§咸韬光而养晦,乐郢斫以全真。

他们的石头都暗淡无光不露色,都喜欢刀刻斧劈显真容。(他们的石头都是韬光养晦,非刀斧修整不露真容。)

§而乃返朴为华,易质为文,蔚蔚郁郁,炳炳麟麟。

而你们(伊洛汝石)却返归原本的朴实华丽,显露本质的文彩,光鲜靓丽,盛壮美。

§女娲炼兮争讶,天孙用兮为惊。

女娲补天炼烧这些石头时大为惊讶,织女支机沿河采捡这些石头时惊叹不已。

§是岂厌林泉之枯槁,而有慕于盛世之彬彬?

伊洛汝石的特质难道是喜欢繁荣世界的光华美丽而厌弃偏僻之地的寂寞乏味吗?(难道是喜欢盛世的高雅风尚而讨厌隐居的龌龊吗?)

字词注释

1.文石:有花纹的石头。文:花纹;纹路;纹理。同“纹”。如:灿若;文身(即纹身)。文又为“文化”,故“文石”又被理解为蕴涵文化之石,古代常由文人玩赏。

2.赋: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 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以归于散文的范畴。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高步的《文石赋》这些特点俱在。

3.:不同。

4.硁硁kēng 相声敲打石头的声音【形】浅薄固执。如:硁硁之节(浅薄固执的节操)硁硁之态(浅薄固执的样子)硁硁不贰(浅薄固执,固守己见)。

5.仍:古同“乃(nai)”,意为“是,为,就是”。《康熙字典):“:‘’为‘’。从人。’声

6.磊磊会义很多石头堆垒在一起。同磥。【形】襟怀坦白,志节分明。高大。此句名言石头积,隐含石头之坚贞的品质。

7.bi)华美光彩《广雅》贲,美也。《说文解字贲,饰也。从贝,卉声。

8.采:同“彩”。

9.肤:表面

10.文:纹路,花纹。同“纹”。

11.li):成对的,成双的;相并列;相媲美;同“丽”。

12.化工:大自然的工夫;神工。化:造化,大自然的功能。工:工夫技术;功绩;成效。

13.疑:同“凝”,聚集,集中。如:凝眸。《康熙字典》:“疑立之疑,定也。

14.河伯传说中的黄河神,原名冯夷也作冰夷。传说河伯曾绘制黄河水情图。后来河伯把“河图授给大禹,使大禹能够顺利治理黄河。

15.丹青:原指丹砂和青雘huo),可作颜料古代绘画常用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现可指绚丽的色彩画像图画绘画史籍等。河伯丹青指的就是河伯绘制的黄河河图。丹青的色彩鲜艳而不易泯灭,故常用以比喻始终不渝。

16.:一齐出现,结伴而出。 “伙”。古兵制十人为火,同火的人互称火伴。俗作伴,同伴

17.桃菀wan或yu):桃花繁盛之貌;簇拥的桃花。茂盛貌。《左》:菀,茂木也。

18.灼烁zhuóshuò鲜明貌光彩貌。

19.轻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盈:本义为装满。转义为丰满匀称好看

20.梅格:梅花的枝条。格:树木的长枝条。

21.清奇:美妙奇异清秀不凡;清新奇妙。

22.松盖乔松枝叶茂密,状如伞盖。

23.轮囷qu):盘曲貌;硕大貌。礼记·檀弓下》:“美哉轮焉。”汉郑玄注:轮,轮囷,言高大。

24.妍:美丽;美好。

25.笑容美好身材高大而美丽颜色浓艳《正字通》嫣,巧笑态也。《玉篇》嫣,长美的样子。冯延已《三台令》日斜柳暗花嫣。

26.(dan)不时舔舐。:咬嚼。如:时啖其舌(动物不断舐舌欲食)。

27.赋形赋予人或物以某种形体。

28.大造:大功劳大恩德指天地大自然。

29. 斐(fěi然:五色相错的样子有文采的样子有文彩的

30.足观:足以看出值得看。

31.米袖:米芾的袖筒;代指米芾的藏石。宋代大书画家米芾玩石如痴,几乎达到癫狂程度,人称“米。每当石中珍品,他便藏于袖中,随时取出观赏,称之为“握游”,赏玩之石人称“米袖石”

32.仇(qiu)池:此指苏轼的“仇池石”。甘肃省陇南市有丘池山,五胡十六国时有割据小政权称仇池国。唐代杜甫流寓陇南时作《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中一首为“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宋代文学家苏轼徙官扬州,得到一白一绿两块石头,视若珍宝。一日梦醒,苏轼吟咏杜甫诗后,遂将自己的藏石称为“仇池石”,并《双石一首》:“梦时良是觉时非汲水埋盆故自痴。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眉。秋风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安。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后人把珍爱的石头也称为“仇池石”。

33.图书:河图和洛书

34. 鼎彝古代祭器,上面多刻着表彰有功人物的铭文。《礼记》曰:鼎有铭,铭者,论撰其先祖之德美、功烈、勋劳,而酌之祭器。《左氏传》: 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彝器,铭其功,以示子孙。王安石《韩忠献挽辞》:英姿爽气归图画,茂德元勋在鼎彝。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周代之鼎名冠青史。古代盛酒的器具商代之彝最为著名。鼎彝合成词语常指见证或记载重要事件的贵重物品。

35. 参著:显著,突出。参:加入;插入。参天:高悬或高耸于天空。著:显明,显出。如:,著著,

36.若夫:语气词,无意义。

37.秉:拿着,持;保持,坚持;承受;具备。

38.坚确:坚硬;坚定。

39.幽贞:指高洁坚贞的节操;指隐士。张之洞《读史绝句》:伯玉幽贞孤竹咏,延清鯁直老松诗。”南朝颜延之《拜陵庙作》“幼壮困孤介,末暮谢幽贞。”

40.兀然:突兀的样子;昏然无知的样子;忽然。

41.类:类似于。

42.高士:志趣、品行高尚的人,高尚出俗之士,多指隐士。

43.介然:专一坚定不动摇 耿介,高洁特异。介:本义裹在士卒身上的护革代指士卒武夫《説文解字》:介,也。意为“划界限”,即居中在两者中间起联系作用耿介:正直,不同于流俗;光大圣明;高耸突兀;心中不安。 

44.异:不同于。

45.脂韦:油脂和软皮。比喻阿谀或圆滑。韦:去毛加工制成的柔皮。如:韦编三绝(喻读书刻苦)。

46. 米元章:米芾(1051~1107),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鉴定家、收藏家。初名黻(fu),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皇帝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代著名“四书家”苏轼、芾、黄庭坚蔡襄)之一。米芾在官场上不得意,因其衣着行为以及迷恋书画珍石的态度被当世视为癫狂,故又有“米”之称。宋史·文苑六·米芾传》:“无为州治有巨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日:‘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米芾拜石的故流传千世人称绝。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在米芾《石》中题字称:“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绉、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

47. 石丈:意为“石头老丈”。转用作奇石的代称。丈:对长辈男子的尊称《大戴礼记》丈者,长也。

48. 陶渊明:陶潜(352—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大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弃职而去,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陶渊明一生喜欢饮酒,据《南史》载:“渊明辄卧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迹及吐酒痕焉。”后人便称这块大石为“醉石”、“醉卧石”、“渊明醉石”、“陶公醉石”。此石是陶渊明躺卧醒酒的大石头,并非是观赏石。故高步《文石赋》句“渊明拉为醉朋”。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渊明卒于浔阳。

49.咸:全,都;相同。

50.韬光养晦:隐藏锋芒,不使外露。引申义为修缮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内在的修养。“韬光”本义为收敛光芒,引申义为避免抛头露面。“养晦”本义为隐形遁迹,引申义为修身养性,隐退待时。

51.乐(le):(动词)喜悦,愉快;喜欢,愿意。

52.(ying):战国时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代指楚国。

53.斫(zhuo):(名词)大锄;(动词)用刀、斧等砍;攻击。成语“郢匠挥斤”:《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译文:郢地(楚国)有一个人鼻尖上沾了一些白色尘土,像苍蝇的翅膀那样薄。他石(名字叫石的工匠)把灰尘砍掉。匠石挥斧如疾风,迅速砍去,将那人鼻尖上的灰尘全部除掉但那人并未受伤,站在那里面不改色。这里说,匠人功夫精湛,除掉物品的外附之物而本体丝毫不变。故高步《文石赋》有句“乐郢斫以全真”。

54.返朴为华:返归朴实而美丽的本质。为:变成,成为。比较:朴实为华:从内至外不加修饰美丽优雅;质朴实在而显美丽。比较:返璞归真:同“返璞归真”。去掉外饰,还其本质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比较:朴实无华: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55.易质为文:表里一致,从花纹可见实质。易:变化,改变。

56.蔚蔚(wèi)郁郁(yu):盛大壮观;文采华美。蔚蔚:茂盛,荟聚,盛大;文采华丽。郁郁生长茂盛;香气浓盛;文采兴盛

57.炳炳麟麟:光明显赫。炳炳 光明显著,文采鲜明。麟麟 光明。麟,通“磷”。

58.天孙:(星宿名)织女星。《史记·天官书》:“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南朝刘义庆《集林》:“有人寻河源,见妇人浣纱,问之,答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至蜀,问严君平,君平曰:‘此织女支机石也。’”传说古代有个人探寻黄河源时见到一女子在浣纱,就上前问话,那女子回答说:“这里是‘天河’。”女子随交给他一块石头,那人携石而返。回到蜀地后,那人找到严君平(据认为是隐士严光)询问,严君平回答说:“这是‘支机石’。”后世认为,支机石就是织女用以垫支织布机的石头。继而又产生了织女与牛郎“七夕鹊桥相会”的神话故事。

59.女娲中国传说时代的上古氏族首领《说文解字》:“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女娲天皇伏羲封于“汝水之阳(今河南省汝州)”建立女娲国,后来女娲登上帝位,人称女皇。《世本·氏姓篇》:天皇封弟娲于汝水之阳,后为天子,因称女皇。”忽一日,蓝天突然裂开,混沌之物从天而降,大地遍生水患火灾,鸟兽残害善良人命,天下乱象横生。女娲烧炼五彩石,掘地出清泉以泉水和匀石灰粉,填补苍天阙口天下恢复平静。这个故事成了后世流传的“女娲补天”神话。

60.林泉:原指山林与泉石;偏偏的地方。后常指代隐士归隐之地。《梁书·处士传·庾》:“经史百家无不该综,纬候书射,棊筭机巧,并一时之絶。而性记夷简,特爱林泉。”《旧唐书·隐逸传·崔觐》:“为儒不乐仕进,以耕稼为业夫妇林泉相对,以啸咏自娱。”《儿女英雄传》“我自今以后,纵然终老林泉,便算荣逾台阁。”

61.枯槁:(草木)枯萎;(河水)干涸;(人)瘦瘠憔悴;(生活)贫困潦倒。古木。槁树木缺枝少叶

62.彬彬:文质兼备;文雅美貌。如:文质彬彬,彬彬有礼。

析者的话:本人学浅,决非适析此等大作,然此赋之精美、本人求知之强烈,驱使斗胆勉力妄为,偏颇及错误定然具存,望慧眼者不吝赐教之。2015.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