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裕汾酒

标签:
八大名酒国香馆老酒杂谈汾酒 |
1916年,金质大奖章送达山西省长公署第六科,当时同时送到的还有北洋政府农商部的褒奖令。科长连天祥(字艳青,山西屯留人)立即把得奖的消息向担任山西督军和省长的阎锡山作了详细汇报。阎听此消息后喜出望外,认为山西产品在国际上获得如此荣誉,应予大力提倡。他立即命连天祥筹划“提倡和保护名产”事宜。一方面以山西省绥靖公署的名义为“义泉泳”颁发了“中外驰名”、“味重西凉”的金字牌匾,同时又指示他的副官张剑南(汾阳人)也参与筹划。连、张二人约山西省六政考核处处长崔廷献(字文征,山西寿阳人)共同商议,决定邀请“义泉泳”酒坊经理杨德龄赴省城研究公商合营之事。杨来到太原以后,提出以10万元(银元)作为基金,用于“老白汾酒”的产销。其理由是:汾酒的生产工艺比较特殊,不宜随产随销,一般要入库存放三年以上,才能够上市销售,否则很难保证风格和质量。崔文征认为这一项投资数额巨大,官方只能预付第一年市场所需要的款项,不取酒,到次年再投入一年的投资,同时购买第一年的酒,由官方销售。杨又提出要订立合同,并且要求第一个合同周期为10年,崔又不同意。由于双方意见不统一,合作一事宣告结束。
公商合营无望以后,张剑南遂提议采用私人集股的办法兴办公司。他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山西省农林学校教员武振铎(字孟輶,山西孝义人)的支持,又约山西省议会议员田作霖(字云先,山西汾阳人)、山西省商业学校教员吕连科(字布六,山西汾阳人)以及李铭三(山西孝义人)等共同商议,拟集股开办推销汾酒的商店。他们把“义泉泳”酒坊经理杨德龄邀请到太原商议,决定由张剑南等5人每人认股(银元,下同)500元,共计2500元;“义泉泳”酒坊以酒作价入股2500元;并且公开向社会募股,组建了晋裕汾酒有限公司。由“义泉泳”酒坊供酒,晋裕汾酒有限公司负责全权经销。
晋裕汾酒有限公司初成立时,有店员10余名,股东55人,共集股1100股,股金50500元,经理由“义泉泳”酒坊的经理杨德龄兼任,许成亮(山西介休人)以股东代表的身份出任副经理,“义泉泳”酒坊委派董吉祥(山西汾阳人)出任副经理。
晋裕汾酒有限公司开张营业后,一直由“义泉泳”酒坊供酒,每斤出厂价(银元)0.15元,每年可提供“老白汾酒”2万至3万斤。到民国15年(1926年),晋裕汾酒有限公司“老白汾酒”的外销价上涨到每斤0.55元(银元),而“义泉泳”酒坊仍然以每斤出厂价0.15元(银元)供酒。虽然“义泉泳”酒坊曾先后多次要求相应提高出厂价,但均遭晋裕汾酒有限公司拒绝,这就引起了“义泉泳”酒坊全体员工的不满。加之“义泉泳”酒坊内部不团结和互相排斥,结果,东家辞退了杨德龄,并决定不再给晋裕汾酒有限公司提供“老白汾酒”。
合作破裂后,杨德龄带走了“义泉泳”酒坊的一半员工,专任晋裕汾酒有限公司经理。
分裂后的义泉泳因经营方式陈旧,管理不善,日渐萧条,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晋裕公司便以9600银元的价格收购了义泉泳的房产、设备、招牌全部资产,彻底兼并了义泉泳。最大最强的老式汾酒作坊被新式的汾酒股份有限公司替代,标志着汾酒业的领头羊从此告别了旧的管理模式,进入现代公司化经营的时代。
http://s8/mw690/a28ec717tccee8f3cb1a7&690图为(国香馆馆藏)40年代晋裕汾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