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晋裕汾酒

(2012-10-26 12:06:14)
标签:

八大名酒

国香馆

老酒

杂谈

汾酒

    据史料记载,汾阳酒历史久远,北齐武成帝高湛(534-565年)在晋阳写信向洛阳的康舒王孝瑜推荐“汾清”酒:“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灼两杯”。历经唐宋的重大发展,。元末山西杏花村各酒坊的汾酒已经成为汾州的代名词。。到明朝,国家废除酒类专卖,实行征税制,推动了酿酒业的发展,晋商把汾酒制作工艺带到了全国各地,山西人在直隶全省开设烧锅1000余家,其中口北道和宣化府有烧锅数百家,承德府设烧锅200余家,酿酒工人不下六七千名。当今国宴所用的茅台酒,最初是1704年山西汾阳商人郭某在贵州茅台镇雇用汾酒酿造工人用汾酒配方制造,供茅台镇的山西、陕西盐商们饮用, 

    民国4年(1915年),山西杏花村义泉泳酒坊生产的老白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甲等金质大奖章,一时间老白汾酒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名酒佳酿。 
  1916年,金质大奖章送达山西省长公署第六科,当时同时送到的还有北洋政府农商部的褒奖令。科长连天祥(字艳青,山西屯留人)立即把得奖的消息向担任山西督军和省长的阎锡山作了详细汇报。阎听此消息后喜出望外,认为山西产品在国际上获得如此荣誉,应予大力提倡。他立即命连天祥筹划提倡和保护名产事宜。一方面以山西省绥靖公署的名义为义泉泳颁发了中外驰名味重西凉的金字牌匾,同时又指示他的副官张剑南(汾阳人)也参与筹划。连、张二人约山西省六政考核处处长崔廷献(字文征,山西寿阳人)共同商议,决定邀请义泉泳酒坊经理杨德龄赴省城研究公商合营之事。杨来到太原以后,提出以10万元(银元)作为基金,用于老白汾酒的产销。其理由是:汾酒的生产工艺比较特殊,不宜随产随销,一般要入库存放三年以上,才能够上市销售,否则很难保证风格和质量。崔文征认为这一项投资数额巨大,官方只能预付第一年市场所需要的款项,不取酒,到次年再投入一年的投资,同时购买第一年的酒,由官方销售。杨又提出要订立合同,并且要求第一个合同周期为10年,崔又不同意。由于双方意见不统一,合作一事宣告结束。 
  公商合营无望以后,张剑南遂提议采用私人集股的办法兴办公司。他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山西省农林学校教员武振铎(字孟輶,山西孝义人)的支持,又约山西省议会议员田作霖(字云先,山西汾阳人)、山西省商业学校教员吕连科(字布六,山西汾阳人)以及李铭三(山西孝义人)等共同商议,拟集股开办推销汾酒的商店。他们把义泉泳酒坊经理杨德龄邀请到太原商议,决定由张剑南等5人每人认股(银元,下同)500元,共计2500元;义泉泳酒坊以酒作价入股2500元;并且公开向社会募股,组建了晋裕汾酒有限公司。由义泉泳酒坊供酒,晋裕汾酒有限公司负责全权经销。 
  晋裕汾酒有限公司初成立时,有店员10余名,股东55人,共集股1100股,股金50500元,经理由义泉泳酒坊的经理杨德龄兼任,许成亮(山西介休人)以股东代表的身份出任副经理,义泉泳酒坊委派董吉祥(山西汾阳人)出任副经理。 
  晋裕汾酒有限公司开张营业后,一直由义泉泳酒坊供酒,每斤出厂价(银元)0.15元,每年可提供老白汾酒”2万至3万斤。到民国15年(1926年),晋裕汾酒有限公司老白汾酒的外销价上涨到每斤0.55元(银元),而义泉泳酒坊仍然以每斤出厂价0.15元(银元)供酒。虽然义泉泳酒坊曾先后多次要求相应提高出厂价,但均遭晋裕汾酒有限公司拒绝,这就引起了义泉泳酒坊全体员工的不满。加之义泉泳酒坊内部不团结和互相排斥,结果,东家辞退了杨德龄,并决定不再给晋裕汾酒有限公司提供老白汾酒 
  合作破裂后,杨德龄带走了义泉泳酒坊的一半员工,专任晋裕汾酒有限公司经理。

分裂后的义泉泳因经营方式陈旧,管理不善,日渐萧条,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晋裕公司便以9600银元的价格收购了义泉泳的房产、设备、招牌全部资产,彻底兼并了义泉泳。最大最强的老式汾酒作坊被新式的汾酒股份有限公司替代,标志着汾酒业的领头羊从此告别了旧的管理模式,进入现代公司化经营的时代。

    从此,汾酒商人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晋裕汾酒股份有限公司在兼并义泉泳前的民国十九年(1930年)纯收益为3683.8元,兼并后的1935年,纯收益为8377.2元,1936年达到12544.7元,每股红利7.5元,日产汾酒2000斤。新公司新建了太原罐头厂、新华泰料器厂、平遥面粉厂、杏花村晋裕酿造厂,扩建了义泉泳造酒厂,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白酒企业集团公司。

    随着汾酒销售市场扩大,杨德龄带领公司改进包装,增设批发、零售网点,在汾阳县城开设了通信诚销售商号,在山西各县市及省城各大饭店、商号设点代销,同时在北平的前门大街、大栅栏、琉璃厂和天津的法租界、南京的中正街、市府路以及上海、石家庄等地设立了分公司或代销店。据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工商社团志》记载:1935年,上海有关酒业的同业公会共有6家,其中酒类专业协会3家,参加汾酒公会的业主数量高达226家,但是,后来由于日寇侵华,杨德龄等一批具有现代精神的商人艰苦奋斗的事业被战乱阻止,晋裕汾酒公司日渐衰竭,奄奄一息。解放后晋裕汾酒有限公司被后来的山西杏花村汾酒股份有限公司代替,得以发展,成为今天驰名中外的汾酒集团公司。

http://s8/mw690/a28ec717tccee8f3cb1a7&690图为(国香馆馆藏)40年代晋裕汾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