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亚伯拉罕的帐棚生活

(2015-01-11 09:43:17)
标签:

转载

亚伯拉罕的帐棚生活

                ——信心之“见”

 

 

经文:12:7-813:3-4188:56 林后5:1-511:8-11

 

 引言:

当我们思想亚伯拉罕这个圣经人物时,特别注他的信心。在亚伯拉罕的一生中,信心的生活、顺服是非常实在的,所以保罗在罗马书形容亚伯拉罕的信心是:“且满心相信,神所应许的必能作成(罗四21)希伯来书的作者也这样见说: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来11:13 )其中也包括了亚伯拉罕,存着信心而是,从远处望见,亚伯拉罕被称为信心之父,他的人生也实现信心之旅。亚伯拉罕有生之年,却从未看见神赐给的应许是兑现的。神应许他的子孙如天上的星,海边的那样多;可是他却没有看到。神应许他得着迦南流奶与蜜之地,而在他有生之年,却看不到应许的实现!虽然他没有经历那些应许的实现,但他却丝毫没有放弃对神的信心,并且相信神必会成就祂的应许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11:1

    纵观亚伯拉罕他的信心,为什么没有心里起疑惑呢?反倒因信,心里得坚固,将荣耀归给神呢?他的人生有两个特点,就是祭坛和帐棚。祭坛代表向着神的生活,帐棚代表向着世界的生活,这是信心坚固的重要秘诀所在。

 

 

一、以帐棚面对上帝 (创12:1-9,18 约一2:15)

 

 

 

 

 

 

 

    亚伯拉罕的帐棚生活是从遇见神开始,人一遇见神,一切都会改变,人生观会改变,价值观会改变,人一遇见神他的眼观就完全改变。亚伯拉罕一遇见神,就开始迁移,从此住在了帐棚里,他也从此以帐棚来面对神。

亚伯拉罕为什么过帐棚的生活呢?“帐棚”意义,是随时可以移动的,亚伯拉罕是以帐棚面对上帝,随时的移动,随时的听召,而听见神的呼召立即相应,立即跟随。

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创12:1)离开迦勒底的吾珥,随父亲却住在哈兰,一幌十年就过去了。哈兰就成为亚伯兰第二的故乡。在此地习惯了,就不在思念神的呼召和安排了,哈兰在伯拉大河上游,此地与吾珥城的人都是拜月神,上帝不愿祂所呼召出来的人再陷入偶像之中。所以慈爱怜悯的神,向亚伯兰发出呼召,让他离开哈兰,因为神召他是让他到迦南。

神特殊对呼召,就有神特别的要求,因为神给他留着特殊的祝福。

1、离开本地:

 

本地就是哈兰,哈兰在商道上是个重要的城市,是因人注目的,哈兰它代表繁华的世界,承受迦南,就必须离开世界爱好,和属世的享受。

 

2、离开本族:

 

本地就是离开偶像的家族或犯罪的组织有,与他们分别出来,不与他们同流合污。

 

3、离开父家:

 

显明离开骨肉之亲,免得用感情免得用感情行事,失去侍奉神的路和灵交。主耶稣也说:爱父母、妻子、儿女、田产地土,过于爱我的,不配作祂的门徒,所以一个侍奉者必须先撇下自己所有的。神向那撇下一切所有,走祂道路的亚伯兰的应许是确定的,是可靠的、因为神所应许我们的都是信实的,阿门的!祂永不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

 

从这三个“离开”看到亚伯拉罕使以帐棚面对上帝,随时的离开自己所在,自己所住,自己所爱的地方与生活,以帐棚对待自己,以帐棚面对上帝,离开一切所以自己的,听命一切从神来的,愿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亚伯兰就照着耶和华的吩咐去了。……。亚伯兰出哈兰的时候,年七十五岁。(创12:4 “就”字表明亚伯拉罕因着信而立时的回应,立时顺服,这是帐棚的特征,是随即,立时的,可以随时迁移的,是他一生信心回应的特征

基督徒的一生也必须是对己是离开,对神是即时的回应,向亚伯拉罕一样,以帐棚对付自己,以帐棚面对上帝,向着神所指示的地方去,一生行在上帝的旨意中。

 

 

 

 

 

 

 

 

 

 

 

 

 

 

二、以帐棚面对人生.

 

 

 

 

 

 

 

 

 

 

 

以帐棚面对人生,就是告诉我们要以信心的眼光来面对人生,这是信心之见对自己人生的构勒。因为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这道。(彼前1:24-25)

草与花形容一般世人美荣。草是一种很软弱,很没有价值的植物,花虽然美丽,却很容易凋谢,而“草上的花”就更容易凋谢了;但神的道乃是永存的。这样地互相比较,看到今世的一切都不过十分短暂,惟有神的国与神的义才是永存的

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他因着信,就在所应许之地作客,好像在异地居住帐棚,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来118-:9

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 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11:13 -16)

    我们从 “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那里去”。看到亚伯拉罕当时,虽然还不清楚他所要到的迦南地是怎样的地方,或怎样去法,但他已确实知道,背向他的“本地、本族、父家”,而面向神的应许地,朝着这种方向前进,总是对的。若已朝着神的应许地这个方向走,虽然“还不知往那里去”,也可以放心地前进,把自己信托在信实的神手中。“这些人”指有信心的人,特别是亚伯拉罕一家人,他们因信在世上所过的生活,虽然不同,但他们信心的性质,却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他们都是存着信心死的他们不但活的时候是因信活着,死的时候也是存着信心而死。换言之,他们的信心,从起初一直到死都没有摇动。他们不但开始走得好,直到走完一生的路程时,仍走得好。“都是存着信心死的”意义,就是他们直到死的时候,仍未见神的应许实现,却至死相信,并不怀疑神的信实。

   “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这里“望见”是过去式,就是“望见了”的意思。这里说出他们所以能这样存着信心死的缘故,因为他们虽然肉眼没有看见神所应许的,但他们信心的眼睛,却从远处望见了。信心,使人对那些似乎很遥远、很渺茫的属灵事物,变成很接近、很实在的,就如已经得着了一样。

    

    基督徒人生是信心之见所带出来的旅程,我们的信心,是相信神给我们每一个应许,一定不会落空、失望。基督徒对神在每一件事情上都完全信任,因为神是信实可靠的。在这件事情上,亚伯拉罕就留下了佳美的脚踪;他被称为一切信神或信耶稣的人的父。

信心之见不是凭眼见的,这句话有更深的意义和价值。因为他们不只是当时,或在短时期中没有得着所应许的,一直到死时,仍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在人看来,很容易以为他们所信的落空了,但他们却一直到死,仍然坚信神的应许可靠。因为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这道。(彼前1:24-25)

 

 

 

 

 

 

 

 

 

 

 

 

 

 

 

 

 

 

三、以帐棚面对世界。

    

    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约一2:17

亚伯拉罕的信心是基于神向他显现,圣经记载耶和华向亚伯兰显现,然后他就为向他显现的神筑了一座坛,接下去就看见在伯利恒东边支搭帐棚。一向人显现,人一遇见神,就不是自己的。神是遇见不得的,人一遇见神,人就没有办法为自己活着。亚伯拉罕的是以帐棚来面对神的。

     帐棚说到对世界态度,帐棚和祭坛代表基督徒的两大特性:在地上是一个客旅;仰望神活着,步步、时时依靠神而活。一个人对世界的态度决定了这个对神的态度。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约一2:15)为什么亚伯拉罕有坚固的信心呢?今日为甚么许多基督徒冷淡退后,没有力量爱主?因为贪爱世界。主那稣说:“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太6:24)亚伯兰因着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

玛门就是钱财。钱财是世界的代表。钱财和神是对立的。作钱财的奴仆的人,就不能作神的奴仆。要事奉神就不能事奉玛门。照样“世界”与“父”也是对立的。要爱世界就不能爱天父;若要爱天上的父,就不要爱世界。在我们那一颗细小的心裹面,不可能同时爱两样。

什么是爱世界呢?是不是不要穿高跟鞋,穿高跟鞋是爱世界,那么“世界”是否就是高跟鞋?是不是烫头发是爱“世界”,那么“世界”是否就是烫头发?爱世界就是专以地上的是为念的人。不要爱世界世界上的事,为甚么不要爱世界。“世界上的事”指的是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今生的骄傲

亚伯拉罕是以帐棚的态度面对上帝,亚伯拉罕信上帝所就是看世界是暂时,会过去的,唯有神祂永不改变。天地万物都要改变,亲人朋友都会改变,但神祂昨日今日永不改变。保罗说“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加6:14)。

 

 

 

四、以帐棚面对所有。(创21:31-34创22:1)

 

 

 

 

 

 

 

 

 

 

 

 

 

 

 

    所以他给那地方起名叫别是巴,因为他们二人在那里起了誓。(别是巴就是盟誓的井) 他们在别是巴立了约,亚比米勒就同他军长非各起身回非利士地去了。亚伯拉罕在别是巴栽上一棵垂丝柳树,又在那里求告耶和华永生神的名。亚伯拉罕在非利士人的地寄居了多日。创21:31-34

甚么叫作帐棚?帐棚的意思是流动的,是不扎根的。亚伯拉罕在别是巴与亚比米勒立约,看到亚伯拉罕已经在那里站稳脚,亚比米勒因惧怕神而就不在欺负他。按照常理来说在那里站稳了脚,强盛了就应该在那里大大发展下去,定居在那里。但在此看见,亚伯拉罕在那地寄居了多日。寄居,不以这地为家,寄居表明不以这地为业,虽然强盛站立的稳,在那地可以大张宏图,但亚伯拉罕却在那地寄居。寄居表明就不以地上的事为念,而要思念并追求在上面的事(西3:1-2)。

 

   神要藉着祭坛来对付的自己,神要藉着帐棚来对付属乎你的东西。亚伯拉罕有祭坛,他把他的一切都给了神神对于祂儿女们的要求,就是要他们在神的面前有祭坛,在地上有帐棚。有祭坛,就必定寄居在帐棚里;有帐棚,就必定还要回到祭坛去。绝没有有祭坛而无帐棚,也绝没有有帐棚而不回到祭坛去。祭坛和帐棚是连在一起的,是人没有力法分开的。祭坛是根据于神的显现,没有神的显现,就没有祭坛

亚伯拉罕因着信,被试验的时候,就把以撒献上。这便是那欢喜领受应许的,将自己独生的儿子献上。11:17

儿子是他的所有

这些事以后,神要试验亚伯拉罕,就呼叫他说,亚伯拉罕,他说,我在这里。神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创22:1-2

亚伯拉罕因信等候神所应许给他的以撒,亚伯拉罕一百岁的了一个儿子,这是多么宝贵的一件事。

儿子是生命的延续

儿子是唯一的后裔

儿子是父亲的所有

没有儿子还要什么呢?

正如亚伯拉罕对上帝说的,我既无子,你还赐我什么呢?并且要承受我家业的是大马色人以利以谢.(15:2)罗马书八章里面说到,神既不爱惜他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其不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赐给我们吗?儿子代表了他的一切,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宝贵的,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但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备上驴,带着他的两个仆人和自己的儿子向摩利亚上走去。亚伯拉罕听到神的话,没有疑惑,没有忧虑,乃是立刻顺服的。夜间上帝吩咐的是,清早起来就去作,就去遵命。他没有要求神等候他考虑几天,他有好多的话要说,但他一句话也不说,并不与神辩论,他只有一个信念,照神的旨意成就。这这里我们看到帐棚的特征,立即听命行动,与完全的献上。

以帐棚面对所有,就是信心的听命与顺服,随时的迁移。帐棚是可以“完全的拆除而被拿走”亚伯拉罕在献儿子,这件事上可以看到这两个特点。亚伯拉罕举刀要杀他的儿子,这个动作是真实的,不是装模做样的,他相信神能叫他儿子从死里复活,他仿佛从死中得回他的儿子来(来11:17-19

 

 

 

五、以帐棚面对永恒(11:10

 

 

 

 

 

 

 

 

 

 

 

 

 

 

 

 

 

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他因着信,就在所应许之地作客,好像在异地居住帐棚,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因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11:8-10 

 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林后5:1

亚伯拉罕是帐棚面对永恒的,“帐棚”是过着寄居的生活,帐棚比喻我们血肉的身体帐棚只是暂时居住的,房屋是为长久居住的。保罗在哥林多后书也说明我们肉身生命是暂时的,好像人住在帐棚里那样;而复活的身体却像房屋那样是长久的居所。亚伯拉罕答应了神的呼召,离开本乡,在异地支搭帐棚,等候承受神所应许的迦南地业。从此“帐棚”的生活成了亚伯拉罕等候神为他所预备的家乡的表记。他因顺服神的呼召而过寄居的生活,盼望一个更美的家乡(来11:15-16)。“帐棚”说到我们今生的生活,也就是住在肉身里的生活。除了保罗把身体比喻作帐棚之外,彼得也曾这样讲过(彼后1:13-15)。“属地的帐棚”是暂时的,惟有天上的房屋──复活的身体,才是永久的。既然这样,我们不是只为肉身活着,更是为盼望荣耀的复活而活着了。

亚伯拉罕的帐棚生活让我们看到,以信心之见面对永恒。 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来11:16)

属神的儿女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神的儿女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已今生是暂时的。信徒对于世界的享受,荣华,应该是帐棚的态度。因为这一切都要过去。我们所专注是那天上永久的房屋,关乎来生永世的事情。为基督而活的人,都该有这样美好的盼望,我们若靠基督在今生有指望,比众人更可怜。

 

我们都是与亚伯拉罕同蒙天召的,我们自天而来,应该为天而活向天而去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