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有一位无话不说的挚友,为人忠厚磊落且口碑极佳,他在多个单位领导岗位上任职,可以说历炼颇丰,无论在那个岗位,他都夙夜在公,兢兢业业,朴实的工作作风,谦逊的为人和良好的品德修养,深得群众拥戴,即便他调离原单位后,仍有很多人视他为知心兄长、贤弟,对他一致的评价是:德行好!
何为德?《论语·述而》云:“德之不修,学之不讲。”的“德”,指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品德、品行,是关于人们的心境、行为与什么水平或什么状态相当的判断。
德才兼备是我们衡量一个人才最重要的标准,而且德居首位,在才的前面。所以,我们说,有德无才是次品,无才无德是废品,相反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生蒲州,事豫州,守徐州,战荆州,万古神州有赫;兄玄德,弟翼德,释孟德,擒庞德,千秋至德无双”熟知《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是描绘关羽经历和人格的联语。在人们的信仰中,关羽能从五虎上将一步步地走到关圣、武圣、关帝等位置,不仅因他武艺高超,而且有顾全大局、见大义舍小义甚至舍生取义等高尚人格,以至打铁的、卖刀的甚至所有做生意的都供奉关羽,因为他们要给世人一种守信的印象,而且也希望遇到像关羽那样的忠义之人。
在三国众多人物中,我常很喜欢刘备与吕布,也常比较二人:才艺上,“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这是三国人物中武艺排名,而且“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刘备武艺上不及吕布,也不及文武双全的曹操,但为什么刘备能在西蜀成就霸业,占据“三分天下”?其主要因是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认为“得诸葛亮如鱼之得水”,其高尚的人格让“五虎上将”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而拥有日奔千里的赤兔马和方天画戟武器的吕布则被曹操吊死在白门楼,早早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因为他自负、见利忘义、重色(貂蝉)轻友、杀义父(丁原与董卓),所以吕布危难之时,曾受过辕门射戟之恩的人刘备说吕布属“虎狼之人”,促使曹操下定株灭吕布的决心。可见,“德”通得,获得、得到,“得人心者得天下”。
究其 “德”字形本意为“心,行之所值”,意为不违背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地发展自己的事业。“道德”中的“道”是在昭示一切,“德”是在承载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载体和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属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
从刘备、关羽及吕布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知道,“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内容,还可以引申为“恩德”。《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谓厚德载物的“德”也有包容、理解的意思。
我很喜欢一句名言:看别人不顺眼,其实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这句话启示我们,当遇到不喜欢的人时,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乐于助人是德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衡量人品德的重要尺度。激烈的竞争社会,助人不一定非是物质甚至金钱上的援助,有时只需要我们当一名好的听众,即能耐心听朋友述说并能为朋友保密。其实,一个人能够得到别人信任,尤其是当别人陷入绝境时,能被别人相信,不仅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幸福,因为被人信任,说明他在别人心目中有着良好的品德。
或许有人会问,那怎么才算有德呢?
对此,《荀子·非十二子》一文中有云:“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要做到“问”、“学”、“让”,才能算是有“德”。一个受欢迎的人不仅要有威武之仪,还需怀揣仁爱之心。而微笑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反映,我们不仅能通过视觉看到它,而且能通过声音感受到它,浸润着微笑的声音,传递着友好、和善。所以说,人们说微笑是心灵的阳光,让人感到温暖。因此与人相处,以心换心,才能达到心心相印,
修德方能立世。可以说,德,既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但又是很浅显的哲理,但受过良好的先天启蒙教育,不断加强后天的自我修养,常怀善之心,自我约束,苦心修为,便都能成为有德之人,也会助其成就一番事业……
一一写于2021年10月11日晚修改于12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