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文中有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这话的意思是:生命是有终点的,但是知识永无止境。如果用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无限的知识,会很危险。
单说这两句话从表面上看来是反对知识的,因为所知越多,烦恼越多。其实,庄子则认为,养生的人不做好事而过多地去追求名利,也不做坏事而触犯刑律,顺着自然规律去做,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习知识,但是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死记硬背,把自己变成一本百科全书,变成书呆子。而是要借助所学的知识开发我们的智慧,做到一通百通,一闻千悟,这才是学习的目的。
读后深感:天地世界是不可全知的,一个人也是不可全能的。欲望无穷,贪得难止;越贪越多,越贪越大。最后必成了欲望的化身,从而迷失了自我,这难道不危险吗?
其实,人这一生,终归是要经历学习成长的过程,所以在实践中,必须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去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一个有理想抱负的人,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就会处处留心,不断汲取知识的营养,逐渐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知识渊博的人。如此,就会影响周遭的人,也会令人心生一份敬仰之情。
确实,相对浩如烟海的知识来说,人的生命实在太短暂了,我们妄图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的确不太可能。庄子说知识无限,以短暂的生命根本不能完全获取,并不是说我们就因此干脆不用学习了,而是说我们的学习要有所重点,要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最应该学、最值得学的知识上。如果学习没有重点,这里学一点,那里学一点,甚至对许多知识只是浮光掠影地掌握,我们的知识就会变得零零碎碎,难以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起到作用。
古代名人宋应星是明朝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早年的时候,他是一个十分勤奋好学的人,阅读了各种儒学、史学著作,可谓博览群书。宋应星也曾想和其他读书人一样,去考取功名,做官报国。但是眼看明朝政治衰败,于是开始改变想法,专注于研究各种各样的手工业、农业生产技术。他不仅专注于阅读相关的书籍,而且常常去生产地点探访,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最终,宋应星将中国几千年来的生产技术做了总结和归纳,编写出了《天工开物》一书。这本书成为明朝最重要的科学著作,也是现在研究古代生产技术的重要资料。
可以想象,假如宋应星不专注于生产技术,而是像其他读书人一样泛泛地读书,我们还能看到《天工开物》吗?
庄子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知识,不断从知识中追求真理和大道。他一生宁可不做官,也从没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又怎会劝我们放弃对知识的学习呢?“而知也无涯”的“知”在这里是个通假字,也就是“智”,在这里表达的意思不是“知识”而是“智巧”,通俗点解释就是“投机取巧”或“小聪明”。庄子是奉劝世人要懂得养身的自然之道,不要为了达到某些难以达到的目的而千方百计、挖空心思地去图机取巧,搞得自己困顿不堪、心力憔悴。
庄子告诉我们,知识是无限的,而我们的生命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学习,而应该抓住重点去学习,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一一写于2021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