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经典名著《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母这一人物。作为《红楼梦》中的主要角色中的核心人物,她在贾府可谓是圣母独尊,众人簇拥,上下围拢,在她的统率下表面上一团和气,实际上花团锦绣下演绎的血亲交织,爱恨纠缠、勾心斗角,卿卿我我,恩恩爱爱,都被她的博爱慈心模糊成遗憾绵绵。
贾母人称史太君,老祖宗,在荣国府里辈份最高,她质性恬静,宽厚仁慈,深得众人喜欢。她是一个慈眉善目,既有菩萨心肠,又能明事理识大局的长者。不论从传统的道德观念还是从个人品质看她都是一个值得让人尊敬的人。
如果用今天的眼光评判,贾母算是一个情商很高的性情中人,她懂得以文化和诗礼传家,明白文化的失传意味着家族的衰落。没有文化底蕴的家庭或许可以富华一时,但终究昙花一现。所以,在她的宽容下大观园上下男女老幼皆爱吟诗作画,说学逗唱,吃喝玩乐,猜灯谜,吃螃蟹,热热闹闹惹出一幕幕冤家相思。
大观园历来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斗场”强者成龙成风,弱者如丧家之犬,有着严格的身份等级,主仆威仪泾渭分明,说话做事都要小心谨慎,以免招来杀身之祸,在这样的盛族华府里身份低、资历浅的人无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何的陶醉?如果她也像贾政一样古板、冷漠,大观园中的怡红院早就不复存在,大观园有的应该是冷宫地狱的郁闷与压抑了,生性淘气,放任率性贾宝玉至少活不到出家当和尚那一天。而宝玉之所以逍遥自在也是因为贾母庇荫呵护,贾母一命呜呼,宝玉悲凉出家。
勿庸置疑,贾母是个天性仁慈,博爱善感的人。她对宝玉溺爱无度,对宝钗宠爱有加,对黛玉怜香疼惜,就连对刘姥姥这样的乡下村妇她也是体恤善待。她喜欢和重用王熙凤也没有什么不对,因为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她喜欢炫耀灵巧,八面玲珑,以此陶醉,虽说有些贪婪,爱耍一些手段,但比起邢夫人和王夫人要圆滑通达得多,她还是比较欣赏凤辣子的,毕竟这么大一个贾府要有人替她分担一些事务,人如文房四宝,纸,柔软,不过以日计,笔,顺润,不过以月计,墨,浑厚,不过以年计,只有砚台可以随人终身。她知道凤辣子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些磨砺,有些事可以放手要她打理。最主要一点她知道这个家族的“漩涡”需要周旋,而王熙凤则是善于处理这些家务纠葛的,大观园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她清清楚楚,对于许多事,她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向往在宽容中化解。
如果说贾母的痛点,就在于她亲手扼杀了温室里的爱。她爱宝玉,视他为家族至宝,她爱林黛玉,她知道黛玉身世孤卑,而才情卓越,疼惜这个外孙女,因为林黛玉是她亲自接来的,黛玉初进荣国府,她把黛玉揽在怀中,好似捧着她的心肝儿,让贾府的上上下下都为之动容。她是想给孤独无助的黛玉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弥补黛玉一份家的温馨。谁曾想,她的顽固决绝和封建压制不仅扼杀了宝黛的爱情,也戕杀了自己原有的善良。从这一点讲,贾母也是势利的,她一直挣扎在人情世故间,她在贾府中至高无上,可她也要顾及家族的脸面,脱不开世俗观念的羁绊,所以她认为宝钗是理想的孙媳妇,能够承载贫富贵贱,能够逆来顺受,能够生儿育女,能够相夫教子,能够家和兴旺;而黛玉是个爱使性子,柔弱多心,所以到底活不长。所以,她的爱间接性地阻隔了的爱孙的爱,促就了悲剧,因为她在大观园的意愿是家族的意愿,没有人能够违背她的意愿,她的主观愿望是具有强制性的,没有人敢忤逆,最终她用爱---神圣不可抗拒的爱,伤害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酿成了一连串的悲剧。
所以,贾母不管是对孙子、孙女,还是家族命运 ,她都未曾承担起半分责任,反观王夫人、王熙凤等人,却是实实在在地在为贾府的未来做努力,但恐怕很多读者只愿意看贾母溺爱宝玉、黛玉,却不愿面对贾母此番作为背后的精致利己主义的本质,从中不难看出,贾母从来没爱过任何人,她爱的,只是她自己。
一一写于2021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