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话“古本屋”(旧文一篇)

(2017-02-25 22:21:18)

闲话古本屋

施小炜

    余生也晚,上海福州路北京琉璃厂旧书店的繁荣兴隆,于我而言仅仅是在前贤时俊的回忆文中偶一读之的昨日黄花,惜哉无缘躬逢其盛。真正领略见识货真价实的旧书店,还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负笈东渡,来到日本之后。当时我在东京一个叫做早稻田的地方住了三年有半,那里有一条著名的大街,叫做“早稻田通”,日语读若“哇塞搭道理”。这条大街从早稻田大学后门的“古浪道坂”起向北至明治大街为止的一段,长约一千公尺,两侧鳞次栉的,是数十家旧书店,日人称之为“古书店”,这是比较正式的称呼,更为一般的叫法是“古本屋”,发音略似“俘虏鸿雅”。这些古本屋结构大同小异,一律临街而设,门面甚小,大多为二层二进,间或也有高达三层以上的;后屋及楼上为店主一家生活区域,一楼前间是大约八叠(即八张榻榻米的面积,略等于12平方米)的店铺,靠墙及中央排放着四列高及天顶的书架,书架前也堆满了图书,当中各留下一条仅能二人侧身而过的通道。店主则在后间入口前安放一张台子,算是办公卓兼出纳柜台,随随便便地坐在那后面,四围也是堆积如山的旧书,冷眼观察进进出出的客人,无言,亦无笑颜,绝不主动出击,只是默默地守株待兔,炯然不同于待客热情、服务态度堪称世界顶尖级的其他各类日本商店。然而倘如你就所需要的旧书向店主咨询,便会发现他总能给你提供有用的情报,――别看其貌不扬,但其专业知识每每令人咋舌。

    古本屋的经营内容往往彼此相似。其特点一言以蔽之,曰“杂”。说得好听些,叫“包容并蓄”。但大约是在长期共处共生中产生的智慧吧,可以看出各店努力避免不必要的竞争,试图打出有别于他的特色,确立分工的痕迹。“浅野书店”主要着力于法律图书,并且也兼卖新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古本屋”。“金峰堂”几十年不改初衷,始终致力于日本近代文学图书的收购与贩卖。同样是日本文学,“五十岚书店”的侧重点却是古典。而“白欧堂”则专门经营西文图书······

    尽管经营流行漫画的古本屋常常也会吸引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漫画迷前来光顾,但古本屋的顾客层基本上是非常单纯的人种∶无外乎大学教师之类的研究者,或是大学生研究生――日本人呼作“研究者之卵”的一群。我在读研究生期间,每周两度的讨论课指定要阅读的作品,几乎全部买自古本屋――毕竟要比买新书便宜得多。而且运气好的话,还可以淘到不可多得的逸品。有一次,我花1200日元买来的宇野千代的《おはん》,竟是初版本!令我的老师之一的红野敏郎先生――他是近代文学书志学(略似版本学)的大牌――也大呼眼热。

    旧书店为文化事业所作出的独特贡献,恐怕是其它业种所无法取代的。我的另一位老师榎本隆司先生,是德田秋声研究的权威,而他的开始研究秋声,可以说旧书店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大四时须决定毕业论文的题目,他寻遍了学校周边的古本屋,发现所有作家全集中,唯有《德田秋声全集》的价格是一介穷书生能承受得起的,于是乎倾其所有,将这套书抱回住所细加研究,写出了一部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了日后近代文学研究大家的基础。而得益于旧书店的学者,无疑远不止榎本先生一人。前面提及的红野先生,每出版一本新著,总是先要取出一部分放在熟识的古本屋里,打八折出售,以让利的方式,报答平日受恩菲浅的旧书店。

    东京最大最有名的旧书店街,其实并不是早稻田,而是神保町。从白山大道至御茶水之间约一千余米的范围内,沿着靖国大街和与之平行的小道“铃兰通”,云集了140多家古本屋。大约是地处市中心的缘故吧,这里的古本屋显然要比早稻田高档。首先建筑物就显得高大而奢华,不再是日本式的木造二层楼,店铺门面宽敞,店内装潢无异于新书店。其次各家书店分工明确,按经济哲学医学文学电影美术等等分门别类各司其专、彼此不做无谓的竞争,自相残杀。购书环境与利便性都优越于早稻田,但是不知何故,我却不大欣赏那过浓的商业主义气息,还是更喜欢那旧旧的、挤挤的、散发着旧书气味的早稻田式的古本屋。

    古本屋主――我此时想像的是早稻田式的旧书店――似乎都有点与众不同之处。试想在影像和音响铺天盖地充斥世间、声称代表了人类文化之未来的今日,能够镇日枯座在旧书环绕之中,默默地守着文字文化的古堡,这需要何等坚强的信念!更何况他们并非只是停留于口头说说,而是将这坚守与每日的生计紧密联结为一体呢!

    早稻田的许多古本屋门口都贴着一片小小的白色塑料板,上面写着一行黑字∶テレビは文明の敵である(电视是文明之敌)!古本屋主们似乎不无迂腐之嫌了――这也许正是其可爱之处--其实不妨学学英美人的幽默,对来自电视的侵食,他们往往只是付诸一笑,调侃道∶Television is just chewing gum for the eyes(电视无非只是眼睛用的口香糖罢了),无须摆出决死抵御的架势,如临大敌。文字文明,当然包括新书与旧书,自有其无法为电视之类完全取代的价值,而将永存。

    古本屋主们哟,悠着点。有人在此为你们喝采。

                                                                                                                         (2002年11月29日)

                                                                                                      (东篱撷樱,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