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表达魅力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雜感 |
语言的表达魅力
大语言模型(LLM)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尽管两者分属不同的领域——一个是现代人工智能技术,另一个是20世纪的语言哲学。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思想的界限,我们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限制了我们对某些事物的思考和描述。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无意识的表达却可能触及到这些界限之外的领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语言图像论,认为语言通过命题与世界的事实一一对应,语言的逻辑结构决定了人类理解世界的可能性。
在《哲学研究》中,他提出了语言游戏论,强调语言的意义在于使用而非对应事实,词汇和语句的功能如同工具,其意义取决于具体生活形式中的实践规则。
大语言模型通过算法识别语言的结构和意义,试图模拟人类如何用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概念。然而,这些模型在处理含糊、多义或非字面意义的语言时仍面临困难。
大语言模型在语境敏感性、规则遵循的悖论、具身认知的缺位等方面暴露出与维氏理论的深刻矛盾。
托马斯·里德(英国哲学家)指出,人的常理与日常语言是联系在一起的,也是一致的。然而,我们在对专业知识的狂妄和傲慢保持警惕的同时,也需要对常识或普通知识可能存在的谬误和可能受到的扭曲保持警觉。如,用俗话、格言、成语来说理,很容易得到片面的结论。(2025-2-19腾讯AI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