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应随”遐思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雜感 |
诺奖“应随”遐思
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康拉德·洛伦茨。带着一群雁鹅来到多瑙河边,躺着晒太阳续到下午。有一只蛋孵化提早了一天,恰巧大肥鹅不在,康拉德目睹了这只小雁鹅(玛蒂)破壳而出的一瞬间。小家伙落地后,康拉德离它稍远一点它就会像人一样陷入焦虑。康拉德“印随”理念迎运而生——就是动物在出生早期,会把出现眼前的第一个物体当作妈妈。
当今,AI工具就以惊人的革命性速度,深刻改变了普通打工人的工作流程。在另一些领域,AI打工人真正站到了台前。从AI客服到AI虚拟主播,再到AI面试官,这些“天选打工人”物美价廉、全年无休。令人尴尬故事是:在AI打工人的背后,隐匿着无数廉价的数字劳工,他们以“肉身”喂养AI,直到有一天也许被AI所取代。
“应随”这是动物在幼儿期对环境刺激所表现的一种学习行为。“我对动物无节制的爱得益于父母的宽容。”康拉德这样归结自己的成功。可想而知,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为生物学研究提供新的工具和方法,推动生物学领域的创新发展。同时,借鉴生物学的原理和人文理念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共同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福祉。(2025-1-11老邓)
前一篇:微博与罗格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