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前行指引心灵慰藉

(2024-12-22 14:38:58)
标签:

杂谈

分类: 雜感

前行指引  心灵慰藉

阅读笔记

前行指引心灵慰藉

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是劳动者以创新的理念持续不断发明先进的劳动资料以替代落后的、过时的生产资料,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手段,把未知自然界物质转变为已知自然界的劳动对象并进入生产过程,最终实现水土保持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生产力

黄河流域仍有32%的土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危害,水土流失是黄河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发展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推动建立更加完善的流域治理体制机制,明确不同主体职能定位,形成“重大事项国家统筹+重点事项流域机构统管+相关事项省际协调合作”的流域治理管理新格局。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黄河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作用,推动各省(区)陆续建立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水土保持协调机制,形成黄河流域(片)水土流失联防联控联治工作新格局。水土流失规律机理、水土保持与黄河水沙关系、水土保持措施效益与评价、水土保持碳汇能力评价等一批重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丰硕成果,提升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科技创新水平。

卫星遥感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重要体现2018年以来,定期发布年度水土保持公报,为国家决策、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水土保持监管提供了关键支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水土保持监测、监管、治理全链条工作格局初步形成2023年,黄河流域实现了无死角的“天地一体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管,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等违法违规行为大幅减少。

近年来以流域为单元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统筹考虑水土流失治理、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水环境整治、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整治等,综合治理后的小流域初步实现了“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目标,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与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对标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要求依据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内涵,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水土保持一线工作单位大都分布在相对偏僻、条件艰苦的地人才引进困难造成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滞后,水土保持工作由传统向新质转型受到制约,形成“梗阻”现象等。

水土保持监测体系仍不健全,监测规范化、自动化程度不高;根据“构建智慧水利体系,以流域为单元提升水情测报和智能调度能力”今后一个时期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必然,以数字化的方式建立实体流域的虚拟模型,实现对物理实体状态变化趋势的科学预测和优化提升等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量大、面广的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人为水土流失监管任务依然艰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模式需要提质创新。宏观上,要始终把握“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微观上,要立足实情,坚持理论指导、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系统思维、统筹谋划;工作上,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将高效率、高效能、高效益贯穿到科学研究和防治监管机制体制建设中去。

在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中,应不断提升科技人才队伍质量,加强水土保持科技创新,加快观测、监测技术研发,推进水土保持碳汇、黄土高原重力侵蚀机理、水土保持与黄河水沙关系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和小流域水土保持原真研究示范,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生产第一线,聚焦黄河流域监测评价成果深度应用、人为水土流失高效管控、水土流失治理提质增效等,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2024-12-22老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