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发展生态碳汇技术”笔记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雜感 |
读“发展生态碳汇技术”笔记
习主席2021年10月,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讲话精神,铨释了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谐共生、全面发展、良性循环与持续繁荣生态文明发展形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实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即,生态碳汇,植树造林,清除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增强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发展生态碳汇,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有效的技术进步等保障。一是能源供应端,使用非碳能源;二是能源消费端,实现非碳能源对化石能源消费的替代;三是人为固碳端,捕集封存、土壤固碳等组合工程消除二氧化碳。
生态碳汇,一是改善困难立地环境,提高成活率和汇碳量;二是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增加生物蓄积量。
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超过24%,但困难立地条件区域未能有效开展生态恢复工作。矿山,修复率现在仍不足30%,盐碱地治理、沙漠化土地绿化、矿山生态修复等困难立地条件区域生态恢复应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
煤矸石用于盐碱地的改良,在黄河流域产煤地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煤矸石含有大量硅铝酸盐,粒径大,可改善盐碱地土壤容重、孔隙度,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沙漠化治理,有立体固沙法、黏合剂固沙法、藻类固沙法。矿山修复,有物理化学改良、表土覆盖修复、生物修复及联合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绿色修复技术,成本低,修复效果较好,但修复周期较长。石墨烯对针叶、阔叶、灌木、乔木等多种类型林木的生长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石墨烯对小美旱杨、白榆、沙柳、花棒等多种沙漠物种根系的生长及发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大幅提高沙漠物种的抗旱性与成活率。
山西煤基生态碳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正在加紧开展研究工作,围绕黄河流域困难立地条件下的生态碳汇技术,培育生态碳汇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如,大同市新荣区得胜堡盐碱地改良上,一是生物基可降解材料技术覆盖薄膜,既具备普通地膜保温、保墒、防草的功能,又能经自然界微生物作用实现降解,从而能够有效解决普通地膜残留带来的土壤肥力退化、白色污染等问题。二是纯生物质杯苗一体化育苗技术。使用农林业废弃物秸秆作为营养杯材料,这样,树苗长大后,营养杯也转化为土壤有机质,不仅成本低,不会发生窝根现象,而且避免了塑料产品带来的污染。三是石墨烯增效的长周期缓释肥,促进苗木作物成活率。
发展生态碳汇技术,是促进绿色产业兴起,培育新质生产力,带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2024-6-7老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