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一得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雜感 |
学《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一得
治理监督和保护补偿
壹、
毛乌素,这沙漠真的被绿了! 4.22万平方公里呢,比海南岛还要大呢! 它就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在陕西榆林长城的北边,那里可是游牧和农耕文明的交汇点。 解放前,榆林差点被沙子给埋了,但石光荣带着乡亲们治沙,治了整整60年! 现在沙子退了,人们前进,林草覆盖率达到了80%! 真是个当代的愚公,真的改天换地了呢!
榆林米脂高西沟,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三代人的奋力拼搏,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积累形成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高西沟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贰、
4月10日,国务院公布《生态保护补偿条例》,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6章33条,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生态保护补偿是指通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机制,对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的激励性制度安排。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国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将补偿资金及时补偿给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优先用于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等。
叁、
生态文明的发展确实离不开治理监督和保护补偿这两个重要环节。
治理监督的意义在于确保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行为符合规范,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正确,步伐稳健。
保护补偿的意义在于通过经济手段激励生态保护行为,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起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共赢。
它们共同构成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我们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24-4-22老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