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经济耐人寻味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雜感 |
AI经济耐人寻味
阅读札记
1
最近一个月以来,由小鹏汇天、亿航、广汽、峰飞航空等企业制造的“空中的士”(航空器)首次在广州CBD展示飞行;深圳至珠海的“空中的士”——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盛世龙”首飞成功,使原本2.5-3小时的车程缩短为20分钟的空中飞行时间。
“空中的士”是“低空经济”的内容之一,后者是今年各地频繁提及的热词,首次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之中,成为各地重点发展的一个新赛道。包括广东、江苏、山东等至少26个省份将“低空经济”有关内容写入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2
3月28日《工人日报》报道,许多劳动者表示,随着线上办公场景的日渐增多,“我究竟工作了多久”成为一个很难具体量化的数字。李女士2019年人职北京市朝阳区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工作近一年间,在非工作时间利用微信、钉钉等与客户及同事沟通,共计595.8小时,公司均未支付其加班费用。作为全国首例在裁判文书中明确“隐形加班”问题案件的代理律师汪子元介绍,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必须要经过人社部门审批通过,而不能仅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
该案在二审时,由于发现公司未进行不定时工作制审批,法院结合李女士提供的加班客观证据,作出了改判。
3
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传统职业正在逐渐被自动化和智能化替代,而新兴职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使得职业定位变得更为复杂和模糊。AI技术的应用使得远程办公、弹性工作等成为可能,传统的工时制度已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AI经济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而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也随之凸显。AI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护。
总之,AI经济牵涉的法治法律问题复杂多样,需要法律界、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解决。(2024-4-13老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