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局离退群微信有感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雜感 |
读我局离退群微信有感
清明前夕,捧读黄河上中游局毕慈芬、郑新民两位局领导,缅怀人民治黄事业及其开拓者王化云逝世32周年回忆文章,倍感温馨和由衷喜悦。
《黄河报》(3月7日)载文,“两袖清风
1985年8月,年近80岁王化云,去黄河源视察,到甘肃兰州因身体不适返回西安,并给黄河上中游局职工讲述,继三门峡枢纽续建小浪底水利工程的重大意义。
1991年,王化云病重不能讲话时,钱正英部长含泪告诉他:“化云,小浪底工程已经批准了!”
1955年7月,全国人大第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黄河综合规划》,1957年4月13日,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施工建设。由于水土保持拦沙效益(干支流拦泥库)减少入黄泥沙量的50%未达标,加之大坝设计水位偏高,泥沙量淤积在潼关(渭南)河床抬高5米,华县河床抬高3米。渭河下游变成了地上“悬河”,造成汛期洪水威胁。
1968年9月12日,渭河发大洪水,华县毕家防洪大堤有史以来破堤成灾。2003年9月1日,渭河来小水大含沙量,渭河右岸赤水河至房山河之间,南山支流全部顶托倒灌,致使华县毕家村西边的罗纹河东堤破堤成灾。回水影响至西安。1965年,改建三门峡工程,采取低水位运行。
1994年9月12日,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黄河小浪水利枢纽开工建设,在三门峡大坝下游130公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