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注意力(续)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雜感 |
锻炼注意力(续)
——《自然界也爱走极端》(今年9月号《万物》)
“体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不同体型生物的数量分布是认识地球生命的基础。”(平斯基)
20世纪60年代,水生生态学家发现,不同尺度上的总生物量是保持不变的,这表明生物量是均匀分布在不同体型的物种上的。
平斯基团队原本认为,研究结果会和之前预测的一样,每种体型生物的生物量大致相同。结果恰恰相反,大自然更偏爱体型极端的生物。那些生活在海洋和土壤中的、体型极小的细菌,生物量,远超空中飞舞的小甲虫和蝴蝶这类中等体型生物,所占比量(>)。
科学家花了整整5年时间,对所有生物的大小、质量和数量进行分类,结果得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地球上的生物量(某一类生物所有个体的总质量)大部分都集中在尺寸最大和最小的生物体上。研究还发现,大自然偏爱大型和小型生物的规律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物种,且在陆生生物中尤为明显。
把海底微生物、海带,以及海草等生产者也计算在内,而这些以往总是被忽略的生物足足占据了近一半的海洋生物量。
爬行动物和软体动物等在内的36个类别中,生物量最多的是植物和细菌。其中,体型微小的一端是细菌,巨大的一端则是拥有庞大菌丝网络的真菌和参天巨树,这些生物的生物量远远大于人类、牲畜和野生陆生动物。人类的体型相对来说较大,但无法和那些生活在土壤和海底、肉眼看不见的原生生物相提并论的。
目前地球上生物量的分布情况,还预测了未来可能出现的状况。“我们量化了每组生物的碳含量,发现体型较小的生物往往寿命较短,它们的碳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迅速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导致气候变化。”(2023/09/19老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