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变化快,需要“数据素养”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雜感 |
世界变化快,需要“数据素养”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区块链、ChatGPT…这些工具和技术有什么共同之处?答案是,它们使用同样的“燃料”,也就是数据,而且是海量数据。
Netflix(视频网站)通过学习算法为用户推荐电影;面部识别软件可以利用神经网络,获取像素数据;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分散在众多用户中的大型数据库;生成式ChatGPT的算法,在大型语言数据集上进行训练。
早在2006年,技术领袖和数学家就宣称数据是“新石油”。数据在我们的数字生活中是重要资源,在我们的“屏幕外生活”中的占比越来越高。
目前,许多学校的核心课程尚不涉及相关内容,但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被数字工具改变。
美国试图将数据分析和计算技术纳入学校的核心科目。这么做的目标并不是要培养一支高中毕业后就能成为数据科学家的队伍,而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知识,激励他们在这些领域继续研究。
在美国,51%的学生不会进入大学,但他们仍然应该学习基础知识,获得低成本的培训机会、学习技术技能,进而得到有回报的工作。
“学生不再问‘我为什么要学这个’,而是问‘下一步是什么’。”一些老师发现,学生参与数据课程时阅读材料的速度比预期的快。(2023年06月09日 《青年参考》 贾晓静)(2023/07/03老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