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汉”谈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雜感 |
“门外汉”谈
从2023/02/08博客:“喧哗的迷津——聊天AI”,日记至今天,三个月来,约17篇,有关ChatGPT学而思拙文。购阅《第二大脑》(涂子沛)为入门指路。
似乎这些举止,溢出了“外行看热闹”的范围。其诱因或动机是,涂教授十年前关于大数据瞩见,和新作《第二大脑》提出,构建“数字记忆体”脑机协同,现身体验,既有针对性又具前瞻性。
一、
一个有趣的现象,对于人来说很难,很烦的事情(复杂的计算,下棋,推理…),对于计算机来说,其实算是相对容易的事情。
对于人来说很容易的事情(认人,走路,开车,打球…),对于计算机来说,却非常困难。
认知是真正困难的AI问题。
二、
人工智能ChatGPT,靠上万颗英伟达的 GPUA100(540亿个晶体管显卡),模拟人类的对话和回答问题,并能够不断学习和优化自己的表现。要生成更精准、更理想的结果并非易事。这需要深度理解AI的运作逻辑,掌握和聊天机器人(chatbot)“对话”的能力,就像训练一个牙牙学语的幼童一样。
三、
ChatGPT把对人工智能的感知,推到了普通人面前,不仅是因为带来很多实用的功能,也是因为它非常像人类,当技术具有明显的人类特质时,会导致人们更喜欢技术。其实,开车时使用地图,这也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应用,它甚至可以帮你叫车,只是用户还没有感知。
四、
谷歌最有利可图的业务——搜索引擎,但ChatGPT改变人们对搜索的期望,而且,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是从网站上获取答案的,人工智能直接将获取的内容呈现在对话框中,而并不将流量传送给这些网站。没有了流量,网站靠什么来获取收入?
五、
机器人必须遵守“三定律”(阿西莫夫)它就不会对人类造成破坏。问题在于拟人化的人工智能发展,会阻碍我们进入其他人工智能的路径。
例如,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做到最好。这时候应该希望通过发展人工智能来弥补我们的不足之处,这时增强型人工智比拟人型人工智能更有用。
六、
很难想象像《终结者》那样,机器人完全取代人类统治地球的情景,但更现实的问题是,由于当前世界并不和平,如果某些国家获得了这种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武器,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另外,最重要的问题不是思考人工智能本身会对我造成什么影响,而是要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只有弄清楚这一点,我们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生存下去并找到唯一的可能性。(胡泳)(2023/06/10老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