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智力比拼”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雜感 |
议“智力比拼”
今年四月号《万物》刊登“智力大比拼”特别报道,“所有形式的智力都来自同一个地方:脑。”为了处理思想和感情,保留信息和记忆,脑拥有数十亿个神精元细胞。共同形成一个活跃的巨型电脉冲网络,使身体正常运转。
一、
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智力测试”。智商(IQ)测试含5 个方面,分别是流动性推理(逻辑思考能力)、一般知识、定量推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视觉空间处理和工作记忆。人的平均智商分数在90到109之间,得分超过140的人就被认为是“高智商”。
1973年,哈里.杰里逊提出根据脑的大小估量动物智力水平。称其为脑化指数(EQ)它通过计算动物实际脑重和预期脑重之比来衡量智力。而预期脑重是根据体重计算出来的,体重越大,这个预期脑重也越大,可以说它相当于同体型动物的典型脑重。
人类的脑化指数在7.4和7.8之间,这意味着人类的脑重是典型哺乳动物的7倍以上。
二、
“智商测试是现代常见的智力测试之一。”“脑化指数更适用于哺乳动物之间比较智力。”
大脑可以储存2500TBR的数据,脑中电信号传播速度达到了430千米/小时;脑的重量(1300克)只占全部体重的2%,但它消耗能量占体重的20%。不同的认知技能会在不同年龄段达到顶峰。
快速思考和回忆信息的能力在18岁达到顶峰,而阅读他人情绪和回忆的事件能力在30岁达到顶峰。其他技能,如基础数学和词汇量,要到50岁才能达到顶峰。
每一代人的平均智商都会增加。据估计,每隔10年,人们的平均智商分数就会增加3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研究者提出了多种解释,例如营养水平提高、接受了更多的信息刺激。
人类平均每分钟会产生近50个独立的想法。
三、
人工智能是受人脑启发的,是对大脑中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模仿,而不是复制。
人工智能与人脑的一个不同之处是,它们没有意识的基本要素,意识的本质是,你对自己大脑的状态有一定的感知。做到这一点需要双向联结。然而,所有现有模型只有人工智能神经元之间的单向对话。现正在重新发现并改造那些最佳做法。
AIGC(人工智能产生内容),背后的实质是人工智能自动化身创作者。人类大脑已经无法应对如此海量的信息,ChatGPT就有了用武之地,但不是完全交给人工智能。在这些方面,人工智能何时能够赶上甚至超越人类,我们尚不知晓。(胡泳)(2023/04/26老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