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忆《数据革命》

(2023-04-12 21:45:50)
标签:

杂谈

分类: 雜感

追忆《数据革命》

追忆《数据革命》

2012/09/01,读涂子沛和谢文二位专家的“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论著,笔者在博客中写到:“作为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来说,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现实打脸,2022/11/16吾拙文道: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的水保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拥有齐全遥感数字化信息设备,被誉为黄河水保“信息第一方队”。(今日头条)。

近来,引发旷世喧哗的AIDPT-4聊天机器人,涂子沛出版了一本新书——《第二大脑》既是《大数据:正来到来的数据革命》的姊妹篇,也通用的人工智能ChatGPT的入门版。

涂教授说:人工智能最近取得了一个革命性的进步,就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规模语言模型。但这个人工智能是通用的人工智能,也就是说,它是基于互联网上的公共数据学习的结果,是你有、我有、大家都可以有的一个无差异产品。我认为这不是一个互联网产品的最终形态,也不是人工智能产品的最终发展形态,最终发展形态应该是一个个性化、人格化的人工智能产品,也就是“第二大脑”。

建设“第二大脑”一是你要有私域大数据,二是要有类似于ChatGPT一样的算法,如果你有足够的私域大数据由它来学习,就可以最终构建一个个性化的人工智能产品。ChatGPT的算法已经在那里,你用不用它都在那里。这里的关键就是你必须要有私域大数据。如果没有,那就是无米之炊、无本之源。

现在ChatGPT可以把互联网上的知识组织起来,自动地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有了“第二大脑”,当有人要我们写一篇作文、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人工智能可以把我们存储在自己“第二大脑”当中的东西自动地组织起来,成为一篇作文、成为一个回答。这也是我上面所说的个性化的人工智能。我们离这个目标事实上已经只有半步之遥,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做到。

我不同意把它称为一个高科技剽窃系统。就像我们认为我们手中的计算器,剥削了别人的劳动一样荒唐。它的作用是形成一个框架和初稿,人脑应该对它进行加工,让它更合适自己的情境和需要,当一个人拿出完全由机器产生的东西,无论是用来交作业、考试还是应付工作的需要,还是很生硬的,很容易被看出来的,它不会得到高分和高评价的。(2023/04/12老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IT与舆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